经济新常态需要精神新状态(名家笔谈)
2015-03-03 20:23:29来源:人民日报责任编辑:林晨 李艳 |
分享到:
|
当平常心、进取心、自信心成为中国人精神的新常态时,这一束精神之光就会照亮我们脚下的探索之路,幸福就会成为中国人生活的新常态 过去一年,有一个词很热:新常态。它告诉我们,当下经济形势已经进入了三期叠加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的35年里,中国经济增长每7年差不多就翻一番,GDP年均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因此,面对当前的“新常态”,少数人无所适从,看不清方向;也有人害怕创新,担心多做多错;还有人认为好日子过完了,唉声叹气。这三种现象,既是转型时期人们的心理反应,也是需要关注与疏导的负能量。在经济新常态下,特别需要良好的精神新状态,才能应对自如,赢得这场挑战。 经济新常态需要我们拥有平常心。 中国已经创造的经济发展奇迹,就像一朵生命力特别旺盛的花,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已经为我们进入换挡期准备了条件。我们应该从追求速度转向追寻幸福。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更为重要。并不是经济发展越迅速,幸福指数越高。我们都知道一个生活常识:一户人家有钱,并不等于这户人家幸福。国家国家,国也和家一样。2014年,英国一家机构调查“全球最快乐国家”,排名前10位的与经济排名关系不大。所以,我们要以平常心来看待GDP数据,明白数据不等于幸福,就能面对风波有定力,遇到难题能合力,从容不迫。 经济新常态需要我们拥有进取心。 面对结构调整的阵痛,许多人会用“适应”这个词应对。适者生存,但新常态更呼唤创新。在经济发展迅猛的时候,插根筷子都能发芽,做事更多是粗放型。新常态下,有的事坚决不能再做了,比如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有的事再做也没用了,比如一些已有的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有所不为,是要有所作为,需要用新作为实现新发展。新常态下,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判断力、创造力和执行力。一方面要加强前期调查研究,判断事情该不该做、该怎样做,一方面在决策之后,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过硬的工作作风去持续推进,创造性地做。正如有人说的:“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力,永远胜过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力。”要实现健康的经济转型,要让经济发展这朵花在花期结束之后,迎来再次绽放,就必须勤劳地浇水施肥,精耕细作。 |
相关阅读:
- [ 03-02]马建堂:7.4%完成了全年经济增长的目标
- [ 02-11]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要适应“新常态”,重视“微传播”
- [ 02-10]发改委新年祭出重拳 高通为垄断“红利”买单
- [ 02-06]这两年,习近平带火的12个热词
- [ 02-05]新常态不等于“经济下行”
- [ 01-30]高校思想宣传适应“新常态”才能“入脑入心”
- [ 01-30]报告称2015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突破60%
- [ 01-30]中国各省份“深改”出实招 多地GDP主动踩刹车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