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经文:迅速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
2015-03-03 13:27:47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责任编辑:林雯晶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继马云、马化腾等创业者之后,从北京中关村兴起的“创客风潮”,近年来迅速向深圳、上海、天津、四川、贵州等地扩散。奔涌的“创客风潮”不仅激发了无数人的激情梦想,也预示着我们将迎来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崭新时代。 更加引人深思的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否与当年联产承包制的重大效应相媲美?能否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新引擎,并由此推动形成百舸争流、奋发有为的改革开放新局面和经济社会新气象?这是重大课题,亟待高度重视、给出答案。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增长新动力和社会繁荣之源泉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席卷而来。信息、能源、材料、医药、环保等领域技术不断取得激动人心的突破,催生了新的制造模式和商业模式,也催动着一场全人类走向智能生产、绿色生活的新迁徙,其中蕴含的诸多革命性变化,将对国家竞争力和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顺应这一潮流,我们只有加快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扎实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抢占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推动经济转型、释放社会活力,社会投资和创业创新热情迸发。去年,全国新注册企业在上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1200多万户,其中首次参与投资创业的自然人多达291万人。在此背景下,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创客”更是如同雨后春笋,迅速成长。一大批热衷于创意、设计、网络的年轻人,紧跟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制造的潮流,用自己的“桌面工厂”生产出一大批令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却又接地气、有市场的新型产品,颠覆着传统的制造和消费模式,乃至产业布局和投融资方式。目前,北京已形成亚洲规模最大的“创客空间”,深圳的华强北已被视为“创客圣地”。韩国《中央日报》最近刊文称,去年中国新的风险创业者是韩国的100倍,吸引的创业基金是其15倍以上,中国的“创客风潮”已成为韩国一大威胁。这是否危言耸听姑且不论,但中华大地涌动的“创客风潮”显然加速推开了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工业革命大门,正在引领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 不久前,一位中央领导同志感慨地说,如果全国有1亿至2亿人能去创业创新的话,就会打造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传统增长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唯有加快经济转型,特别是进一步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才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筑牢基石,为经济发展增添持久动力。 不仅如此,进一步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还有利于广泛动员和激励人民群众参与改革、推动改革,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实践一再证明,基层和群众的探索实践、创新创造,是推动改革车轮滚滚向前的重要力量。创业创新是亿万群众参与的伟大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面对各种阻力,特别是体制机制的障碍藩篱,创业创新者由此也就自然成了改革的呼吁推动者,进而还会让更多人成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这对于发动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推进改革、使改革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显然具有重大意义。 当年实行联产承包制,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仅创造出粮食生产的奇迹,而且迅速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加速了中国从传统农业大国向现代化工业国家的转变。特别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极大推动了我国城镇化进程,农村社会事业、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精神面貌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所孕育的奇迹已露端倪,只要我们从体制机制和政策上大力支持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每一个创业创新者都拥有梦想成真的公平机会,必定能够开辟经济增长新天地,必定能够形成奋发进取的时代新风尚和社会繁荣新气象。 因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不可低估。 |
相关阅读:
- [ 03-03]马云赴台演讲带丰厚“伴手礼” 投百亿挺青年创业
- [ 03-01]农民工就业招工"两难"成为常态 二百万人返乡创业
- [ 02-28]台商二代承上启下:守业秘诀在于不断创业
- [ 02-27]3家新创快递公司违法被查 快递创业将告别草根时代
- [ 02-26]羊年首次常务会 李克强再为创业创新送上“大礼包”
- [ 02-25]大三学生创业APP微信卖包子 一年间店铺增开百间
- [ 02-23]创造一条可以回家的路 一位泰雅族青年的创业梦
- [ 02-19]中国年轻人迎最好创业时代 政府打破体制机制障碍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