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有深意

2015-03-01 16:13:41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辛鸣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责任编辑:林晨 林晨  
分享到:

人民网北京3月1日电 “人民论坛”微信公众号2月28日刊发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文章《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有深意》。文章指出,全面从严治党从转变作风入手,通过反腐败发力,用制度作保障,用信仰塑灵魂,从小到大、从外到内,标本兼治、固本培元,勾勒出了习近平总书记管党治党的实践逻辑。全文如下:

“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分析新时期党的建设基本态势与客观要求、自觉运用中国共产党执政与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从严治党从转变作风入手,通过反腐败发力,用制度作保障,用信仰塑灵魂,从小到大、从外到内,标本兼治、固本培元,勾勒出了习近平总书记管党治党的实践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党的建设篇幅最多、内容最丰富。不过总书记这些讲话不是笼统地就党建谈党建,而是始终贯穿一个很明确的主题,这就是从严治党。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又在“从严治党”前面加了“全面”两个字。“全面”这两个字加得很关键,也很必要。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就提出我们这个党该管了,30多年过去了,邓小平当年面对的很多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邓小平当年没有遇到的问题现在也出现了,甚至更严峻更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把从严治党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在“全面”上做文章、下功夫。全面始能从严,从严更要全面。

全面从严治党,从转变作风入手,通过反腐败发力,用制度作保障,用信仰塑灵魂,从小到大、从外到内,标本兼治、固本培元,勾勒出了习近平总书记管党治党的实践逻辑。

从转变作风入手

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外化,直接而深刻地反映了党对人民群众的态度。90多年来,优良作风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与标志,但是随着执政时间的延伸,也潜滋暗长了一些不良的作风,这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对于这诸种不良作风,群众是看在眼里恨在心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面对这些问题怎么办?伤其十指不若断其一指。集中力量,任务明确,在作风建设上打一个歼灭战,不仅可以有效遏制不良作风的蔓延,还可以为党内其他一些问题的解决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十八大以来中央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制定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既然作规定,就要朝着严一点的标准去努力,就要来真格的。规定就是规定,不加“试行”两字,就是要表明一个坚决的态度,表明这个规定是刚性的。

这种“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态度,我们在八项规定及其随后一系列的举措中看得很清楚。从领导不剪彩、会议不摆花,到中秋不发月饼、新年不发贺卡,八项规定在细节中发力,又在坚持中见效。

但八项规定只是开始,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月22日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紧接而来的就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群众路线的理念变成党员干部的行为、意识、原则,变成政党的长期要求与常态行为。

当然,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经常抓、长期抓。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求我们转变作风要有钉钉子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很形象地指出:“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确实,转变作风要打歼灭战但又不是一场歼灭战就可以一劳永逸,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精进、不断涵养、不断自省的过程。

有人说,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作风变了、行为规范了,是因为害怕了。这对不对?有没有这种现象?有。但这种不敢所导致的结果却正是我们所希望的结果,党员干部的行为事实上规范了,很多伴生于此的不正风气不良行为也随之销声匿迹了。因此,虽然党员干部真正心甘情愿、自觉地转变作风更根本也更靠得住,但从某种程度上说,长期不敢和不必要的效果是相同的。这就是党的建设从转变作风切入的价值所在。

用反腐败重塑政党形象

不良作风背后是腐败,腐败必然滋生“四风”。因此,随着转变作风取得阶段性成果,从严治党又进到了第二阶段,就是用反腐败重塑政党形象。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唯一合法的执政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腐败风险客观上也更大,加上前些年的反腐败欠账,使得今日中国社会反腐败殊为不易,对执政党来说,挑战更为严峻。面对党内的疑虑和社会的观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不是没有掂量过。但我们认准了党的宗旨使命,认准了人民的期待。”正是这样的决心与意志,开启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大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腐败的讲话不仅体现了坚定的意志,更体现了对反腐败规律的科学把握上。

反腐败关键就在“常”“长”二字。总书记指出,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如果不这样抓,就会像温水煮青蛙那样,小病拖成大病,从病在表皮发展到病入膏肓,最终无药可治。尽管现在反腐败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面对腐败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我们只有坚定决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才能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打虎无禁区,拍蝇无死角”。“老虎”、“苍蝇”一起打,这是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个鲜明观点。反腐败不定指标,没有限额,毫不留情,绝不手软。十八大以来省部级以上的“老虎”就抓出六十余名,大大小小的“苍蝇”更以成千上万计,而且捕蝇打虎的速度与频率还在不断加速中。现在来看,职位所涉从政协副主席到政治局委员再到政治局常委,党中央打“老虎”没有最大只有更大。在目前这种反腐败的态势下,甚至有人预测关于“老虎”、“苍蝇”的提法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我们当初用这样的说法是为了通过拍“苍蝇”消除群众身边的腐败,通过打“老虎”形成震慑消除腐败土壤。现在看来,在打掉几只“特大老虎”之后,现在社会舆论的潜台词中已经不再把省部级腐败分子当老虎看了。淡化“老虎”、“苍蝇”的说法,将标志着中国社会反腐败进入有腐必反、是腐必惩的“新常态”。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雷霆万钧的反腐败是必然也是必须,但我们并不会因抓住腐败干部而高兴。毕竟党员干部是多年培养的宝贵财富,因腐败被抓是个人的损失更是党的损失。总书记曾经充满感情地说,培养一个领导干部比培养一个飞行员的花费要多得多,不过我们倾注更多的是精神和精力。那么,能否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呢?可以,就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总书记指出,要在制度的严密性上下功夫,要紧一点,朝严一点的标准去努力,来真格的,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监督来保障和巩固工作成效,切不能“牛栏关猫”。既反腐败,更防腐败;既有霹雳手段,更有菩萨心肠。总书记对我们党员干部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一斑。

制度治党更具有根本性

转变作风取得了成效,反腐败更是成果巨大。如何才能把这些成果保持下去,让暂时变成长期,让权宜成为常态,这就要靠制度。无论是构建转变作风的长效机制还是制度反腐,其指向都是用制度治党。把一些行之有效的好做法上升为制度,是十八大以来党建工作的重要经验。

关于制度的严肃性与权威性,总书记指出,“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种行为,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以前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一些规定变成了‘稻草人’,摆在那里没有用”。针对这种现象,总书记明确要求,要“把制度约束作为刚性约束”,“要让纪律成为高压线,要把笼子通上电等等”。

关于制度的严密性与科学性,总书记指出:“最根本的是严格遵循执政党建设规律进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制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既要有实体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既要明确规定应该怎么办,又要明确规定违反规定怎么处理,减少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关于制度的操作性与实践性,总书记指出:“不管建立和完善什么制度,都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注重实体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的结合和配套”。针对转变作风的长效机制,总书记要求,要体现改革精神和法治思维,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切实防止“四风”问题。

正因为总书记高度重视制度治党,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的颁布就标志着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纲要》提出要在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并且明确要制定和修订一批规范党的领导和党的工作方面的党内法规。这些党内法规的制定实施将为制度治党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此外,纪律也是制度治党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内容之一。靠什么把8600多万党员组成一个富有战斗力、创造力、执行力的先锋队?靠党的纪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的“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讲的正是这个道理。因此,“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靠制度管行为毫无疑问是管用的,但仅仅管住行为还是不够的。从严治党不仅要“治行”更要“治心”。中国共产党执政时间久了,一些人就把权力当成政党根本,把干部当成政党全部。这样的认识是大错特错的,理想、信念、宗旨和信仰才是一个政党的根本。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中国共产党,就源于它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与对共产主义的不懈追求。正因为信仰对于政党的根本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信仰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总书记讲,“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因此,“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所以要“永不动摇信仰”。

对信仰的重视不仅要体现在思想教育上,更要体现在组织行为上。于是在中纪委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清除不合格党员。不合格党员,首先是思想上不合格,思想上不合格,行为上就会潜移默化,政党的旗帜就会变色。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一些政党成员尚不敢公开否认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但他们在心底里、在行动上已经不再相信共产主义了。

坚定信仰更要实践信仰,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信仰、宗旨、理想是连在一起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强调在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上,既不能“庸俗化”,天天高喊共产主义口号,去干“跑步进入共产主义”那种事;也不能“神秘化”,认为崇高信仰、坚定信念是高不可攀的,共产主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是要“具体化”,把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作为衡量的标准。

当信仰走向实践,这样的政党就是不可战胜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不仅重塑了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更给了中国共产党一个光明的未来。

附:习近平论从严治吏言论摘录

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会上的讲话(2013年1月22日)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会上的讲话(2013年1月22日)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28日)

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讲话时强调(2014年1月14日)

党内上下关系、人际关系、工作氛围都要突出团结和谐、纯洁健康、弘扬正气,不允许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不允许搞利益集团、进行利益交换。——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8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