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微信上便出现了由抄袭问题引起的“道歉潮”:“罗辑思维”因“盗版”原创者的稿件而道歉;《中国企业家》杂志因未按规定使用财新的稿件而道歉……“1人原创,99人抄袭”,似乎成为微信公众号的真实写照。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运营平台之一,面对海量信息和举报,微信真的拿抄袭没办法吗? ◎微信公众号原创作品屡被抄袭 1月25日下午,网络女性情感专栏作者杨冰阳为自己万余字的文章敲下了句号,“每日坚持不懈地构思、创作、排版、修改,为的是46万忠实粉丝的信任”。 “微信公众号平台至少有8个冒充我的同名同头像账号,其中更有人持之以恒地抄了我500多期的原创内容。”杨冰阳说,从两年前开始,一个叫“感情”的微信公号,几乎每天都原封不动地抄袭她的文章,不仅删掉作者姓名,还将每篇文中原作者自称的“娃娃姐”改为“莉莉姐”。“我才写到435期,但抄我的人把内容拆分成500多期,一眼看上去,很多人还以为我是盗版的呢。” 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上线不到一年,得到粉丝热捧,山寨号也随之而来。曾有粉丝告诉“六神磊磊读金庸”的创始人王晓磊,有一个叫“六|神磊磊读金|庸”的微信公号,不仅每期对其原创内容“实况转播”,还故意在头像上做了黄色的“V”,并在介绍中使用“认证资料”等字眼。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仅自媒体,腾讯自家的媒体也是受害者。腾讯“大家”以签约方式买断优秀作品版权,首年投入近2000万元,但也因内容精良,文章被抄得遍地开花。“一个月平均有30至40位‘大家’作者投诉文章被盗用。”腾讯“大家”副主编贾永莉说。 情况真有这么严重吗?记者随机查阅了微信热门榜中的文章,发现不署名、不标注来源就转发的公众号成百上千。 ◎抄袭者为何“死猪不怕开水烫” 剽窃者为何如此“胆大妄为”?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在日常使用中,76.4%的用户会使用朋友圈来查看朋友动态或进行分享,每天朋友圈内仅分享链接内容的次数已经超过30亿次。 与网民对公众号内容的巨大需求不匹配的,是原创优质内容的缺乏。而读者对优质内容的“渴求”,和对出处的“不以为然”,某种程度上纵容了抄袭行为的蔓延。而抄袭者更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只要粉丝不在乎。 也许,互联网时代的读者不禁要问:有必要那么在乎版权吗? “原创得不到保护,可怜的创造力正在不断被削弱,每天朋友圈里转的原创优质内容的比例正在快速减少。”王晓磊说,快速抄袭的大号正在凭借庞大的信息量挤压着原创号的生存空间。 互联网分析机构“企鹅智库”曾指出:80%的用户从朋友圈中获取订阅号文章,而非自己从订阅号内筛选。这样的用户习惯,让依靠抄袭积累巨大用户基数的“大号”更容易吸引订户。 而就在读者一厢情愿地想着“好文章不问出处”,选择性忽略抄袭问题的同时,一大批靠抄袭起家的微信“大号”早已把读者们每一次的阅读、点赞都变成了可观的收入。 来自多家公关公司的报价单显示,在粉丝数上万的公众号中发布一篇软文的价格,从百元到5万元不等,而文章末尾的小广告,也是很多“大号”的收入来源之一。 ◎面对“李鬼” 李逵只能一声叹息? “三两白酒,二百稿费,一声道歉。”微信公众号“仕图”的创始人汤涌这样总结自己向很多大号维权的最终成果。他曾以发私信、当面约见等方式向盗用者抗议,但“江湖的事情最终都被以江湖的方式解决了”,道歉付稿费、打“亲情牌”、“请你喝顿酒得了”…… 汤涌说,他也曾百折不挠地向腾讯微信平台举报抄袭。“自打发现被抄袭的那刻起,我就开始疯狂地点击手机右上角的‘举报’。”他说,然而一整天过去,手机屏幕都快点出划痕了,依然只有十分之一的举报被受理,更多的转发和抄袭仍在持续。 类似的经历,几乎每个被抄袭的原创者都有过。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法律工作委员会主任姚克枫说:“现有的法律程序对维权方来说并不有利,程序要求举证方需要在第一时间将全部侵权证据到公证处实时公证,否则一旦抄袭方删除证据,即使你有截图等证据也难以起诉。” “投入和付出太不对等了。”腾讯“大家”副主编贾永莉也在诉讼碰壁后放弃了法律途径。 连机构都感叹维权难,难怪汤涌等个人原创者只能哀号:“发薪日之前连公证费都出不起啊。”原创者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抄袭者们享受着一块法外之地。 面对日益猖獗的微信抄袭,姚克枫认为,原创者可以通过结成联盟共同维权来降低成本,或是把所有版权直接授权给律师的方式进行维权。 “但是最关键的还要看微信平台是否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立新说。据新华社 【最新进展】 腾讯回应“不作为”: 已上线原创保护内测功能 对于新华社发稿批微信面对“抄袭”不作为,昨日腾讯公司在其官方微博作出回应:“今天新华社的小伙伴发了三篇文章,说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内容同质化侵权现象。说得好。微信作为平台,我们坚决抵制这种行为,即便现在力有不逮,但不等于偷窃者可以一直得手。现在,微信已经开始上线原创保护内测,将来还会更完善,也欢迎大家帮忙献计献策。抄袭者,小心了!” 据腾讯官微 |
相关阅读:
- [ 02-02]该管管微信公众号抄袭了
- [ 02-02]官媒微信维权是好事
- [ 02-02]莫让微信公众号成为抄袭者的天堂
- [ 02-01]微信公众号1人原创99人抄袭 缘只为抄成大号挣钞票?
- [ 01-31]东山:微信“接头”社区 便民服务升级
- [ 01-31]微信公众号被指强推广告调查:低俗广告来自何处?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