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谈判正在维也纳举行,此轮谈判将持续至11月24日,这一天是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达成全面协议的最后期限。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目前各方在焦点问题上都还没有让步迹象,因此本轮谈判何去何从尚难预料。
美伊都面临“大考”
由于未能在上一个最后期限7月20日之前达成全面协议,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决定把谈判期限延长至11月24日。伊核谈判的命运将在这一天揭晓,伊朗总统鲁哈尼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将迎来一次执政“大考”。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谈判破裂,鲁哈尼政府可能会在国内面临更大压力。去年当选后,鲁哈尼作出的最重要承诺就是解决伊核问题。核谈进度一再拖延,他的支持者的信心和耐心逐渐损耗,强硬的反对派势力蠢蠢欲动。
对奥巴马来说,他领导的政府目前面临来自美国国会以及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等国的压力,如果不能在最后期限前达成协议,共和党人控制下的新一届美国国会极有可能会寻求强化对伊朗的制裁,以色列则会继续发出军事打击伊朗核设施的威胁,从而引发一系列变数。
分歧明显矛盾难解
经过多轮谈判,各方都已将牌摊到桌面上。伊朗的诉求是快速彻底地解除制裁,同时保留相当数量的核设施和离心机。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认为,伊朗需要19万台离心机。
美国等西方国家则认为,伊朗已经安装了1.9万台离心机,因此最多允许伊朗继续运行其中的数千台,而且现有制裁措施不会立即解除。
美国针对伊朗的制裁涉及多项法案和总统行政命令,而美国民主党又失去了对国会参众两院的控制权,即使奥巴马政府有意解除对伊制裁,恐怕也难获国会支持。
从技术层面看,欧盟取消或者中止相关制裁相对简单,但成效如何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谈判其他方表现出的政治意愿。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伊核谈判不能签署一份稳定的协议,欧盟公司肯定也不会愿意到伊朗投资,同时欧盟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也会尽量避免与伊朗的金融机构合作。
机会难得很难放弃
分析人士认为,谈判破裂是各方都不愿见到的最差结果,各方有可能就争端的某些方面达成一致,同时同意延长谈判开展进一步磋商,各方很难选择离席走人。
伊朗德黑兰大学国际关系系主任马兰迪说,只要谈判不破裂,伊朗并不如西方想象的那么着急。
奥巴马政府官员、国会人士以及美国的分析家也都认为,再次延长谈判的可能性最大。反对与伊朗核谈的不少人也都倾向于延长谈判,而不是现在就达成协议。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近期发表文章认为,如果全面协议无法达成,将有两种可能的结果:一是谈判延期;二是就目前形成一致的问题达成谅解备忘,为敲定具体细节留出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