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李克强东亚峰会不避难题 就南海强调“双轨思路”

2014-11-14 17:15:28  来源:环球时报综合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分享到: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北京APEC会议的盛况还在世界舆论场回响,又一场外交大戏13日在亚太地区上演——由东盟10国和中美俄印等8国领导人在缅甸首都内比都出席的东亚峰会。每次东盟系列峰会都被外界当做测试南海热度的“温度计”,喜欢看热闹的西方媒体会前便放风“中国将因海上争端面临压力”。然而缅甸会场的进展让它们的愿望落空。在中国与东盟加强合作的主基调下,连一贯喜欢在南海问题上充当“高音喇叭”的菲律宾也识趣地表示“不会和任何人吵架”。刚在APEC会议期间圆了与中国领导人“会见梦”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呼吁有关方“自我克制”,却也没敢提中国的名。倒是中国总理李克强强调的南海问题“双轨思路”受到各方积极回应,他倡导的东亚经济一体化更被认为代表了东亚发展的大势。在分析人士看来,这也正是中国与东盟能够“超越南海”的关键。日本《外交学者》13日说,中国刚在APEC会议上展示了自己的亚太设想,与南方邻居的合作对“亚太梦”至关重要,领土争端不会很快解决,但不能让它毒害中国与东盟的合作。

“后推中国的计划失去势头”

13日的东亚峰会开始前,不少西方媒体将“看点”集中在南海争端上。法新社预测称,由于在南海的主权要求,中国将在会上面临压力。美联社称,缅甸主持世界领导人最新聚会,讨论艰难的南海领土争端以及致命的埃博拉病毒等一系列问题。南海领土争端将是谈论最多的议题之一,它对包括华盛顿在内的各方都极为重要,世界1/3的航运途径这一海域。路透社称,东道主缅甸改革停滞和南海问题将主导东亚峰会,中国和4个东盟国家的南海纠纷将成为影响东亚峰会紧张气氛的暗流。

然而,西方媒体渲染的紧张气氛并未出现,连一向喜欢在南海问题上挑头的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调门也“变软”许多。《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13日以“阿基诺在缅甸不会和中国打架”为题说,刚在APEC会议上与东道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简短交谈过的阿基诺说,东盟从未阻止菲律宾“阐述己见”,“我们参加会谈不是要和任何人吵架,但我们的确有自己的主张,并将推进我们的主张”。阿基诺还表示,菲政府无意将对华关系的焦点对准争端,他欢迎两国“开启高层对话”。

菲律宾rappler新闻网称,阿基诺表示这次他在南海问题上涉及中国的表态属于“温和提醒”性质,与过去几次峰会上具有攻击性的言论相比变化很多。

“后推中国的计划失去势头”,《华尔街日报》以此为题称,年初中越在南海对抗时,菲律宾有理由希望某种形式的“集体反击北京”成为可能。但在本周东亚国家领导人汇聚缅甸之际,这种可能性已经减少。中国近来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在南海问题态度坚定的同时,以加强贸易和发展关系来奖励地区朋友,以至于支持菲律宾反对本地区经济龙头看起来不太有吸引力。例如在河内,正如澳大利亚国防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卡尔·萨尔所言,“那些希望脱离中国轨道,发展对美关系的人已经泄气”。即使菲律宾鼓动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也不太可能得到支持。新加坡外长尚穆根12日在内比都说,东盟“不采取一个或少数国家的立场”。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3日在东亚峰会上称,“单方面行为还在继续”,“期待对有损和平与稳定的行为进行自我克制”。日本NHK解读说,这是安倍要求中国停止在南沙群岛开展各种填海活动,要求中国保持克制。共同社称,安倍用不点名的方式对中国加以制约。日本新闻网称,安倍表示,为支援东盟国家强化海岸警备,日本政府计划在今后3年帮助东盟国家培训700名海上安保人才。

相比之下,安倍主动同中国总理李克强进行的简短交谈更受关注。日本《每日新闻》13日称,12日晚东亚峰会欢迎晚宴期间,安倍和李克强进行短时间的“站立交谈”,双方就发展战略互惠关系进行了确认。李克强强调,遵循中日之间四个政治文件精神是实现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安倍表示,日本愿意按照最近双方达成的有关四点原则共识,正视历史,基于共同利益发展日中战略互惠关系,推进两国经贸等领域合作。《产经新闻》称,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13日在记者会上对两国领导人进行“站立交谈”一事予以证实,并表达了对日中关系改善的期待感。

“南海形势总体是稳定的,航行自由和安全也是有保障的。”李克强在东亚峰会讲话中主动提到南海问题受到外界关注。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报道称,李克强重申,各方应以“双轨思路”来处理南海纷争,即有关具体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南海和平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加以维护。中国同意与东盟国家积极开展磋商,争取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早日达成“南海行为准则”。路透社称,李克强周四表示,东亚的长治久安需要有坚实的制度安排,中国正与东盟国家商讨签署“睦邻友好条约”。报道称,这被视为北京为避免被东盟视为威胁而采取的努力。不过中国总理重申北京坚定捍卫领土主权。

“中国与东盟:超越南海”

虽然南海问题吸引眼球,但在分析人士看来,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才是中国更主要的目标。印度《第一邮报》说,李克强周四呼吁维护东亚地区稳定,并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共同发展。他表示,东亚要从贸易投资便利化、互联互通、金融合作、减贫合作、海上合作和人文交流这六个重点领域推动合作。BBC称,李克强呼吁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推进东亚海上合作。他表示,中国始终是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力量,愿与地区国家一道,建设亚洲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马来西亚《星报》13日称,中国当天还与东盟举行了10+1会谈,中方表示,将向东盟提供200亿美元贷款,支持互联互通建设。

“中国与东盟:超越南海”,日本《外交学者》13日以此为题称,中国刚在APEC会议上展示了自己的亚太设想:以中国增长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共同体。中国和东盟将2014年开始的10年定为中国东盟关系的“钻石10年”,这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点,李克强的缅甸之行被定义为“中国东盟合作新阶段”的开始。南方邻居对于确保中国的安全与在亚太地区的国家利益至关重要。没有东盟的合作,中国的亚太设想就难以实现,特别是中国需要东南亚支持其海上丝绸之路。一些海上邻国对中国迅速扩大的海上力量感到担心,南海问题依然是中国东盟关系潜在的威胁。对此,中国领导人了然于心,并设法减少这种忧虑。领土争端不会很快解决,但不能让它毒害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尤其是在中国构筑亚太整体设想的情况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13日对《环球时报》说,东盟对中国来说很重要,这种重要性在外交、贸易等方面都有体现。在外交方面,总的来说东盟多数国家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的朋友,中国在亚太地区很有威望;在贸易方面,东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巨大。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首先会在经济上带来实际利益,其次会使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大大加强。

“北京努力经营形象,争取东南亚国家支持其21世纪新丝绸之路计划并加强地区安全合作,在此情况下南海问题似乎冷却。”新加坡《海峡时报》评论说,北京希望在地区实现更大目标,与此同时其他各方也在加大争取东盟支持的力度。举例来说,首次出席东盟系列会议的印度总理莫迪将宣传加强印度与东盟的沟通联系以及人员互动。印度还在推动全长3200公里,连接印度、缅甸和泰国的公路建设计划。奥巴马则在打击“伊斯兰国”和叙利亚武装组织以及气候变化问题上争取东盟更多支持。

东盟成外交争夺焦点?

同样出席东亚峰会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是媒体关注的一个焦点。BBC称,奥巴马在与缅甸总统吴登盛会晤前警告称,缅甸政府的改革进程出现倒退。而对于聚齐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国际会议,炒作“中美争夺亚太影响力”似乎成了最近的热门话题,这种炒作从北京APEC会议延续到了缅甸内比都。韩国《文化日报》13日称,随着东盟系列峰会召开,中美围绕亚太地区的“外交战”进入第二回合。

“北京日记:中国的东盟大博弈”,英国《每日邮报》12日以此为题称,印度总理莫迪赴缅甸会晤东盟领导人、再去澳大利亚出席G20峰会,届时他将面对亚洲格局的变化,而变化加速发展背后的推手正是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成为东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东南亚,中国的投资和贸易发挥着比美国和日本更大的作用。本周中国宣布的计划必将进一步巩固北京的经济和战略地位,首先是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另外就是500亿美元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积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有中国外交官表示,二者的更大目标是转移对有关纠纷争议的注意力,打造中国在地区的新形象。

曾任美国商务部副助理部长的葛艾儒12日撰文说,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正在丧失能量,北京在亚洲争取影响力的角逐中正在取胜。北京已将自己定位为地区主要经济驱动力量。缅甸就是一个例子。虽然缅甸近期向民主制度推进政治转型,但中缅关系并未受到多少影响,中国将投资25亿美元建设石油管道。德国财经网13日称,东南亚各国争着参与中国的亚洲项目,包括新丝绸之路、亚洲投资银行等,“亚洲梦”成为亚洲各国新的起点。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对《环球时报》说,有关中美争夺亚太主导权更多是西方别有用心的炒作,中美已达成“不对抗”“不冲突”的共识,接下来要切实落到实处。可以说,中美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中美携手对整个亚太地区的稳定和发展都有积极意义。【环球时报赴缅甸特派记者吴乐珺 环球时报驻外特约记者 李勇 李珍 王刚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邢晓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