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首访粮农组织分享中国减贫经验
2014-10-16 21:14:14来源:澎湃责任编辑:唐丽萍 唐丽萍 |
分享到:
|
10月1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格拉齐亚诺总干事的陪同下在位于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发表演讲。 新华社 图 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来自不同年龄、不同肤色的人们围坐一起,倾听首次到访的中国总理讲述过去的故事。 “人皆有食”的标语镌刻在总部大厅的墙壁上,第34个世界粮食日即将到来,而作为中国这个农业人口最多国家的总理,李克强与数百名倾听者分享中国6亿人口减贫经验的同时,也回忆起自己在农村插队时的“挨饿”经历。 “我年轻时在中国农村生活多年,亲身经历过吃不饱饭的艰难岁月,饥饿的记忆十分深刻。”中国总理说。 30多年前的中国,无疑是全球贫困人口的大国,温饱问题是相当数量国民每天要面临的难题。而那时的李克强,是安徽省一个生产队的大队支书。他每天起早贪黑地给村民们分配任务,却苦恼地发现大家“怎么都吃不饱肚子”。 而30多年后的今天,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总理讲述的故事早已成为久远的历史。李克强在演讲中给出一组新的数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中国的粮食产量由3亿多吨猛增到现在的6亿多吨,中国人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耕地和淡水资源,解决了世界近20%人口的吃饭问题。 这样的成绩,让致力于消除饥饿和贫困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格拉齐亚连连称赞。他称,中国为世界粮食安全、消除饥饿作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要贡献。 李克强演讲中强调,中国减贫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发展家庭农业”。这也恰好与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家庭农业:供养世界,关爱地球”不谋而合。 他还当场承诺,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分享农业技术、经验和农业发展模式。未来5年,中国政府将向联合国粮农组织捐赠5000万美元用于开展农业南南合作,并加大对世界粮食计划署和国际农发基金的支持。 李克强把饥饿和贫困比喻为“无声的危机”,是困扰全人类的“阿喀琉斯之踵”。他说,人人有饭吃,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权利,是一切人权的基础。 “我们与仍处在饥饿状态的人们感同身受,我们希望看到饥饿和贫困在全球被消灭。”李克强动情地说。 当这位曾为村民温饱发愁的大队支书、如今以大国总理身份与粮农组织官员分享脱贫经验时,中国早已不是30多前的那个中国,中国农村也早已不是他当知青时的那个农村。李克强向与会者描绘了当今中国农业生产的一个场景:数十万台农业机械“像候鸟一样”,在中国大地上往返迁徙;大批联合收割机一路由南往北,追赶着季节,为农民提供小麦收割服务。 他说,30多年来,中国家庭农业能够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科技、政策等创新密不可分。中国农业生产要再上新台阶,必须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走农业现代化之路。这有利于更好地“供养中国”,也会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他向粮农组织官员介绍,中国已进入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预计到2020年,将会有约2亿左右的农村人口陆续到东、中、西部的市镇落户。这会给农民带来更多实际利益,也会给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是中国总理为未来农业发展勾画的全新路径,也是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世界农业作出的又一轮积极探索。(肖楠) |
相关阅读:
- [ 10-16]李克强访问欧洲展示“舌尖外交”
- [ 10-16]观察:李克强访问欧洲展示“舌尖外交”
- [ 10-16]李克强赴意签八十亿欧元大单 意总理:开胃小菜
- [ 10-16]李克强:中国愿与各国携手创造一个无饥饿、无贫困、可持续发展世界
- [ 10-16]李克强会见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格拉齐亚诺
- [ 10-16]李克强会见意大利众议长博尔德里尼
- [ 10-16]李克强会见意大利参议长:继续扩大双边贸易、双向投资等合作
- [ 10-16]李克强赴意签80亿欧元大单 意总理称是“开胃小菜”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