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出台举步维艰 曾4次启动立法至今未完成
2014-10-08 07:07:42来源:人民日报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9月14日,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召开“加快民法典制定,促进法律体系完善”研讨会,专家学者建议,加快制定民法典,解决分散立法导致的相互矛盾、适用随意、缺乏一致性等问题。制定民法典再次成为法学界、法律界热议的话题。 “某人网购一台热水器,因为产品质量不合格,导致漏电使其遭受伤害。在该案中,摆在法官面前的有合同法、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管理法等,还有相关司法解释、行政法规,法官往往难以作出选择。以至于一审中法官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二审中法官又适用合同法或侵权责任法,从而导致两审的裁判结论大相径庭。”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说,实践中出现的“同案不同判、同法不同解”的现象,许多都是法官选择法条和裁判依据不同而导致的。法典化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资讯集中”,如果有了一部民法典,则可以保障法官裁判依据的统一性。 据了解,我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三次启动民法典的制定,但受当时的历史条件所限,始终未能完成。200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民法典草案,但鉴于民法典内容复杂、体系庞大、学术观点有分歧,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先制定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单行法,在条件成熟后再以此为基础研究制定一部完整的民法典。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轶说,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把民法典奉为人民权利的宣言和民族精神的缩影。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大陆法系主要大国的民法典,都是在民族复兴、社会转型、国家崛起的关键时期被制定出来的。步入21世纪的中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关键阶段,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当然也应该有信心,制定一部立足中国实际、直面中国问题、展现时代特色、具有中国气派的引领发展潮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法典。 曾两次向全国人大提出制定民法典议案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室研究员孙宪忠说,首先应该修改民法通则,形成民法典的总则,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整合、编纂形成民法典。王利明表示,对法学界呼吁已久的制定人格权法的建议,也可以借助民法典的编纂实现。这符合人格权保护在现代民法典中的发展趋势,彰显我国“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本报记者 徐 隽 |
相关阅读:
- [ 11-12]日本敲定民法修正案 拟废婚外子女遗产继承规定
- [ 03-16]集美人民法院杏林法庭:诉讼携手调解解决消费争议
- [ 07-19]工伤护理费争议 不按民法通则处理
- [ 12-22]杨一民法庭上失声痛哭 最终受贿金额锁定125.4万
- [ 12-22]足坛反赌案 陆俊受贿81万 杨一民法庭落泪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