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9日电(记者李由)9月26日,在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安监总局、国家能源局、新华社的指导下,由新华网联合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等机构共同主办的“2014年(第四届)中国能源高层对话暨年度榜样企业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此次中国能源高层对话以“改革承载使命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分为“中国能源战略转型机遇与挑战”和“能源企业‘三个创新’与绿色发展”两个分论坛,来自政府部门、能源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以及媒体等方面的代表共聚一堂,为中国能源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建言献策。 中海油总公司销售公司总经理孙大陆在分论坛一发言时表示,成品油价格改革仍需进一步理顺定价机制,建议培养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真实反映市场价格,并在国内建立和培养成品油期货交易所。 开“小灶”中海油销售定价市场化程度较高 孙大陆在现场介绍说:“中海油成立于1982年,顺应改革开放的形势,中海油成立的时候国家给我们开了一个“小灶”。这个“小灶”开得非常好,原油和天然气的销售定价参考国际市场,实行市场化原则。所以中海油的原油和天然气定价不受国家政府指导定价的约束,有比较好的发展平台,这个平台也就支持了中海油从一开始就非常关注质量和效益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支持下,经过30年的发展,中海油形成了主业突出、上下游产业比较完整、国内国外协同发展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实现了较好的发展。” 他表示,中海油通过对外合作,学习消化,引进吸收国内外技术的基础上,打造国内海上300米水深以下的勘探开发作业能力。现在我们正在积极践行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从浅海走向深海,大家可能也比较关注我们的981平台,已经在践行中海油作为国内海洋油气开发的排头兵,履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 孙大陆认为,能源体制,实际上最主要的是市场化。他告诉记者,在今年以来做了一些研究,我国的成品油价格改革是这样的,从1998年开始到目前经过了几轮大的调整,1998年改革伴随着中石油、中石化两个公司的重大调整,实现了上下游内外贸易一体化,当时是把原油价格定价机制一步实现市场化定价,原油价格在1998年改革以后就和中海油一样了,原油市场化机制比较健全了。 成品油价格改革仍有深化的空间 成品油价格机制就比较复杂了,从最早参考新加坡成品油市场价格,到后来参考原油定价;从过去一个月一调整一次到后面的10个工作日一调;从过去允许企业上下5%的幅度、8%的上下调动幅度,到4%的调动幅度和没有幅度限制。应该说目前我们政府部门对零售批发价格机制做了比较有效的探索,这两年基本上没有油品短缺的问题,除了目前产能相对过剩以外,这也是归功于价格机制不断完善的结果。 但是改革到现在为止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我们这个圈子里面也关注到今年的油价做了13次调整,9次下调,4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按照发改委的公式调降了五六百块钱,但市场已经下调了八九百块钱甚至更高,这就说明政府的指导价格机制已经滞后于市场水平真正的反应。 这使我想起三中全会报告中关于深化改革的一些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第十个问题就是要完善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报告里面是这么说的: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要坚持市场化方向,提高市场化程度,凡是能够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都要放开由市场决定和调节;暂不具备条件完全放开的,也要积极建立符合市场导向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深化成品油价格改革。 建议由第三方机构来公布价格 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或是机制怎样更进一步地理顺。第一个建议就是能不能通过建立信息机构来准确及时地反映真实的市场价格。比如,过去我们原油价格定价方面就有新加坡的普氏PLATTS起了很好的价格标杆的作用。而实际上在国内来讲有好几个能源机构,像我们新华网相关的新华能源、安迅思、卓创资讯等。我关注成品油价格,看这几个机构公布的价格好像比发改委定价式更能反映市场实际价格水平,所以我第一个建议就是国内怎么样培养一个独立的信息机构,这个机构能够准确反映市场的成交价格,用这个价格再来看我们不管是生产上的定价还是批发定价、零售市场的定价,可能这个会更准确。 第二个建议,就是需要考虑在国内建立和培养成品油期货交易所。季晓南主席也介绍国内除了国有企业外,我们已经有六家生产商了,我们需求客户也是相当多的,比如吕大鹏先生介绍的中石化加油站3万多座、中石油加油站2万多座,社会其他企业还有4万多加油站,生产商和消费商已经足够可以比较好地建立期货市场机制。原油期货交易现在比较火,我觉得原油这个期货交易所可能还任重道远,因为原油的供应商和消费者比较少、受到国家层面的政策制约比较多;而成品油条件相对成熟。期货交易所有很好的功能就是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能更准确地反映供需方的真实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