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访问亚洲四国:一带一路,千年的时空穿越
2014-09-24 07:02:29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瑜辉 |
分享到:
|
世界版图上,两条丝绸之路,恢弘而壮美。 北线,走陆路。从中国西安出发,一路向西,跨越高原峡谷,穿越沙漠盆地,深入中亚腹地,通连欧洲。 南线,过海路。从中国东南沿海,沿马六甲海峡,过印度洋,直抵大西洋岸边。 千年前的丝路辉煌,张骞策马西行,郑和扬帆西下,一段久远的故事,一段让人感怀的岁月沧桑。 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塔吉克斯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印度。从北向南,由陆到海,9天时间昼夜兼程。 一年前,瓜果飘香之际,习近平主席走进中亚,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不到一个月,椰树芃芃的东南亚,习近平主席又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 “一带一路”,应者云集。 中国大地热潮涌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一带一路”,写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上升为国家战略。 帷幕拉开:“一带一路”进入务实合作、全面推进阶段。丝路走出历史,走下蓝图,走进日新月异的今天。 用历史的长镜头去看,更能廓清轮廓,理清脉络。此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入甲子之年,“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将满周岁…… 草原黄了又绿,海上潮涨潮落,年轮在大地大海上留下了什么?中国,从强盛到衰落,又从抗争到复兴。今天,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未如此之近,中国同周边国家携手圆梦的意愿,从未如此之真。 “亲诚惠容”,丝路的路牌,前行的方向。 亲之篇 从大漠高山杜尚别,一路南下,飞赴碧海银滩马累;从“东方十字路口”科伦坡,调头北上至“奇迹之地”古吉拉特邦,再到恒河支流朱木拿河畔的新德里。 习近平主席上任以来的出访足迹,近乎一半留给了周边: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印尼、马来西亚、韩国、蒙古国……13个国家,彰显了周边战略对中国的意义。 刚刚过去的9天,70余场活动,叠加起丰富的丝路印象。周边战略植根的深厚民意,就蕴含在一个个场景之中。 怎能忘记那些盛情的场面、生动的细节!那是割舍不断的地缘之近、人民之亲。 塔吉克斯坦,那热情奔放的民族。 中塔合作的杜尚别热电厂,高耸的凉水塔下,习近平主席话音未落,台下掌声如雷。历史透过密封进水泥墩的签名纪念页,见证亲密情谊。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塔境内段,穿越险峻的帕米尔高原。四面群山上,成千上万名中塔建设者热情挥手,宛如盛开的太阳花,掌声欢呼声响彻崇山峻岭、蓝天黄土之间。 马尔代夫,那朝气蓬勃的孩子。 马累万人空巷,五星红旗猎猎,处处是裙摆飞扬。亚明总统的欢迎仪式上,礼炮轰鸣,华盖摇曳。建交以来中国国家主席第一次到访,成了马尔代夫的“中国日”。 机场、街道、码头,到处都是孩子。他们挥舞着中马两国国旗,纯洁的眸子,比海水还要纯净。 斯里兰卡,那踩着鼓点的鼓手。 机场、街道、港口……热情的民众,或舞,或鼓,或歌。科伦坡港南集装箱码头,黝黑的脸庞,灿烂的笑容,踩着鼓点飞扬。 拉贾帕克萨总统举行的欢迎仪式上,海风,晚霞,绿茵。沿着海滨大道,摩托车迎风开道,骑兵策马护送…… 印度,那淳朴自然的笑容。 古吉拉特邦,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街道两侧站满了民众。习近平主席到访的消息不胫而走,他们有的爬上墙头、有的透过篱笆、有的扯开门帘。微笑,是淳朴而自然的流露。挥一挥手,听着热情的欢呼。 在印度,彭丽媛走进泰戈尔国际学校,孩子们的笑容,融化了心窝。捧捧这张脸庞,抱抱那个孩子。“那个胖小子特别可爱,我特别喜欢。”欢乐的笑声,像石子荡开了一潭湖水。 9天,中国日,中国情,淋漓尽致书写在出访路上。 ——玄奘的丝路,一条互鉴融合之路。 白马驮经,玄奘西行;佛兴西方,法流东国。宗教发展历史,也是文明相亲的历程。 徜徉古邦,莫迪总理特意介绍说,玄奘当年取经,到过古邦。习近平主席说:“古邦是莫迪总理的家乡,也是甘地的家乡;玄奘回国,到了当时的首都长安,也就是我的家乡,今天的西安。” ——郑和的丝路,一条和平互利之路。 七次远航,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四次抵达斯里兰卡,六次踏上印度土地。 时光没有磨损人们对郑和的怀念。亚明总统对习近平主席幽默地说:“你们古时候就有一位海军将军到过马尔代夫。”他指的是郑和。 拉贾帕克萨总统向习近平主席赠送一份珍贵礼物——郑和碑拓片,钩沉起久远的岁月。中文、泰米尔文、波斯文三种文字,从永乐年间一路穿越风雨,斑驳的碑文仍能读出中华民族对和平的热爱。 ——泰戈尔的丝路,一条心心相印之路。 90年前,他一踏上中国土地“就像回到故乡一样”。离开时,他伤感了,“我的心留在这里了”。 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对泰戈尔诗集如数家珍:“《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等诗集我都读过,许多诗句让我记忆犹新。” 他朗声背诵:“如果你因为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失去了群星”,“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接近伟大的时候”……优美又充满哲理的诗句,润物无声影响着广袤中国。 ——柯棣华的丝路,一条患难相助之路。 在中华民族饱经磨难的岁月里,他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救死扶伤,直至埋骨太行。 他的三妹,93岁的马诺拉玛·科特尼斯从孟买千里迢迢来到新德里。她坐在轮椅上,耳不聪目不明,但心里透亮。当习近平主席拉着她的手问候她时,她说,我能感受到习近平主席的亲切和温暖。 历史走到今天,络绎于道,接踵叩关,互信、互鉴、互利的丝路,经风沐雨,历久弥新。 访问期间,一次次听到当地青年儿童亲密地称呼“习大大”、一回回听到当地群众欢呼两国友好之声…… 这一刻,人民的心如此之亲。 |
相关阅读:
- [ 09-23]内地专家解读习近平会见香港工商界专业界访京团谈话
- [ 09-23]专家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讲话
- [ 09-23]习近平:中俄立法机构要共同维护好二战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
- [ 09-23]图解习近平邀请哪些国家共建“一带一路”
- [ 09-23]习近平在接见全军参谋长会议代表时强调
努力建设新型司令机关增强组织指挥打赢能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