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国内>社会> 正文

国企高管频频称霸股市薪酬榜 严重亏损仍拿高薪

2014-09-09 07:27:37杜放 叶健来源:经济参考报责任编辑:陈玮我来说两句

《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获审议通过,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将在2020年提至30%……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揭开序幕,调节利润分配、薪酬机制,正成为国有资本改革的首道关口。

记者调查发现,国资背景上市公司频频称霸薪酬榜,高管均薪远超A股平均水平。缺乏标准和监管约束,滋生了旱涝保收、贫富悬殊“官商通吃”等怪象。专家认为“调分配”需回归市场定价,缩小公共市场差距。

国企高管频频称霸股市薪酬榜

国资上市公司薪酬长期备受关注,仅从年报中的固定部分薪酬看,国资高管薪酬已超过A股平均水平。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3年共有约320家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披露了薪酬。从这些央企的总经理一职来看,人均薪酬达77.3万元。而在沪深两市2013年发布年报的所有上市公司中,董、监、高管理层平均年薪约为44.8万元。

这意味着,各类国企总经理一职均薪超过A股高管平均值约32万元,大幅超过了2500余家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其中,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2012年和2013年分别取酬998万元和869.7万元,连年在上市央企中问鼎。

从所有上市公司来看,2013年薪酬超过500万元的高管有53名,其中,包括北京西城区国资委控股的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新华保险董事长康典等国有背景企业高管。

据介绍,央企及地方国企高管薪酬中,目前主要包括基础薪酬、绩效薪酬和中长期激励计划三个部分。而年报中多数列出的还只是固定基础薪酬。据记者统计,在国有上市公司特别是地方国企中,能源及城商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管理层基础薪酬水平相对较高。

造成薪酬分配不公的三个现象

记者调查梳理,部分国有背景上市公司在收入机制、任命激励上存在三种象:

———贫富不均的标准。高管与基层职工间的分配标准日渐悬殊:以陷入行业过剩、多年业绩疲软的中集集团为例,仅按2011年和2012年年报数据计算,主要高管平均年薪是272万元及324万元,职工平均薪酬仅7.9万元及8.2万元,相差近40倍。

———旱涝保收的机制。年报显示,招商轮船巨亏21.84亿元,多位高管年薪仍过百万;酒鬼酒卷入存款被盗、公务消费限令亏损3000余万元,董事长年薪仍为91.24万元;发生“丢钱”事件的*ST大荒总经理薪酬上年激增2627.50%,公司净利润却持续多年下滑连连报亏……

———部分被认命的高管缺少从业经历,特别是部分地方官员在任命“跨业”前缺少经营经历。

“以金融业为例,国企在业内来说薪酬不算最高。但问题在于,一部分地方国资银行、券商高管是官员任命调任来的,还频频转任回官员‘官商通吃’。”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说。

“调分配”需回归市场定价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强调,要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专家认为,需以利润分配机制调整带动国企改革,回归市场化选聘、考核及激励,逐步向一线职工、收益上缴倾斜,缩小公共收入差距。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认为,加快分配制度改革,还意味着打破“国企懒而民企难”的恶性循环。“要通过一系列改革,让国企感受到竞争和生存压力而奋起上进,市场环境对民企也将更加公平。”

针对国企高管履职待遇,多地国资改革方案已提出加以严控。比如,上海在方案中提出,要运用“制度加科技”方法,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职务待遇、职务消费和业务消费。

专家建议,根据高管人员选任方式的差异,还可区分不同的薪酬确定方式:对市场化选聘、全球招聘的高级管理人员,可根据市场价协商确定薪酬,形成薪酬问责及追索机制;对行政任命的高管人员,天津等地已明确“两低于、两挂钩”原则,即严格规范薪酬、职务待遇、职务消费和业务消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主任马小丽认为,还需对高管薪酬进行规模化管理:首先是优化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报酬结构;其次是加强高管人员薪酬水平调控;还要完善高管薪酬考核制度,加强高管薪酬信息披露。记者杜放 叶健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