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谈户籍改革:让农民进退有路 资源倾斜小城市
2014-08-25 06:53:02来源:人民日报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福利制度改革盼提速 协同推进住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改革,建设城乡平等的福利制度体系 农民工对落户城市态度犹豫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多数农民工没能在城里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打工一辈子,在杭州也买不了一套房!”望着城市高企的房价,年近30的林杰只能在老家县城买了套房,结了婚,目前夫妻两人租住在工厂附近的城乡接合部。 林杰的住房现状在农民工中非常典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八成多农民工对在务工地的居住情况不满意,想在务工地定居并成为市民的农民工中,近六成想申请保障性住房。 “没房就没根,在城里就不算有家。”这种观念在农民工中普遍存在。眼下,虽然已有越来越多城市开始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到住房保障体系,但真正能申领到的还是凤毛麟角。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冯俊表示,下一步对没有落户但已取得居住证的进城务工农民,符合条件的将逐步纳入所在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对不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用工企业要为他们提供符合安全卫生条件的居住场所。 除了住房保障,让子女接受平等教育也成为越来越多农民工的强烈诉求。 “五证不全,今年孩子不能在北京继续读高中了。哎!即使接着读,过两年也得回老家高考。”新学期开学在即,黄霞结束了在北京的打工生活,回到河南滑县老家照顾儿子。 “让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特别是参加异地高考,这是户籍制度配套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特别是教育资源集中的特大城市,孩子升学的竞争优势是这些地方户籍高含金量的核心体现。”张车伟认为,眼下特大城市应逐步允许有完整学籍、父母又有居住证的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 硬骨头已经“开啃”。今年有28个省市开始实行异地高考,5.6万名随迁子女报名。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表示,下一步各地要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入学和升学政策,保障他们平等接受教育。 实际上,除了住房保障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一系列“二元化”福利制度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一元化”户改的深入推进。协同推进这些改革,逐步建设一个城乡平等的福利制度体系,应成为下一步户籍制度配套改革的重点。 “现在,福利制度一元化改革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路线图也逐渐清晰。”张车伟举例说,新农保和城居保已经并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7月实行,农民工以后不管到哪里干,养老保险都接着算。“下一步关键是各地要加快落实。” 如何加快落实?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是核心。 农民要进城落户,需要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目前这一投入成本不少要靠输入地政府承担。多家权威机构测算表明,一个农民工市民化成本超过10万元。 “户改要深入推进,还须完善财力保障方面的配套改革。”在何宇鹏看来,首先要厘清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的责任是什么,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完善地方税收体系,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挂钩的机制,使地方政府有足够的财力支撑这方面的支出。 中小城市吸引力应增强 公共资源的“增量”部分应优先向中小城市倾斜 人往高处走。特大城市机会多、选择多,很多人都想往里扎;但另一方面,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确有现实必要性。特大城市成为此次户改的焦点、难点所在。 从长远来说,增强中小城市吸引力,方能为特大城市分流减压。然而,从落户意愿看,时下中小城市的魅力却稍显不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13年的相关研究显示,农民工流动人口68%愿意落户大城市,32%愿意落户中小城市。 “就业机会少、收入低、发展空间小,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差,特别是文化资源匮乏。” 林杰道出了不愿回老家县城安家立业的理由。 如何提升中小城市的吸引力?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介绍,下一步要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要求,改善中小城市的交通条件;加强市政基础建设,引导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配置向中小城市倾斜;同时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鼓励引导产业项目,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城市布局,中小城市要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张车伟认为,公共资源的“存量”改变不易,而“增量”部分应优先向中小城市倾斜,同时将大城市资源向中小城市转移和扩散也是重要途径,比如政府可以通过引导优质教育院校和医疗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改善中小城市的公共资源配置。 何宇鹏表示,要通过加大转移支付等方式,进一步缩小不同城镇及城乡间发展差距,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域均等化,这样劳动力才能低成本、更自由地流动,从而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强劲的动力和红利。 |
相关阅读:
- [ 08-24]“一路之隔两个世界”呼唤户籍改革
- [ 08-24]获外国永久居留权公民未被要求注销国内户籍 不会被禁出境
- [ 08-21]四川一女子冒用他人户籍非法出入境51次被刑拘
- [ 08-21]户籍制度改革:既要统筹考虑,又要因地制宜
- [ 08-20]评论:户籍改革背景下更需规范农地流转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