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刊析习近平文化形象:以古代智慧推动现代治理
2014-08-21 17:47:56来源:人民网责任编辑:陈玮 陈瑜辉 |
分享到:
|
习近平文化形象浅谈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内部和外部公众对其历史和现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及其活动成果的综合印象和评价认知体系,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很重要。打破“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扭转“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被动局面很迫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这四个方面的国家形象,维系起来的是一条纽带,就是文化形象。 习近平的文化形象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引领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发生的最大变化莫过于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我国经济社会注入了强大的生机活力,另一方面也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出现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显得十分重要。有种观点认为,西方发达国家是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我们只需要将其价值观移植过来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种幼稚的想法。 习近平指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如果不加区分、盲目地成为西方道德价值的应声虫,不仅不能形成为我国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甚至会出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失去自己精神独立性的危险,在精神上成为别国附庸。那么,怎样培育我国的核心价值观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在我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价值,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扶贫济困”,都是人们公认的道德要求,国际社会也广泛接受。像这样的道德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有一个概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一概括抓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鲜明的中国概念,又适应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要求,可以视之为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又一新凝炼。 |
相关阅读:
- [ 08-21]习近平总结邓小平六大遗产 厘定中国新时代发展路向
- [ 08-21]习近平“走亲戚式”访问凸显中蒙一家亲
- [ 08-21]习近平在蒙古国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 [ 08-21]习近平访蒙巩固中蒙传统友谊 铸造新型睦邻关系
- [ 08-21]习近平抵达乌兰巴托 开始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