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习近平同志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访问欧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和欧盟总部,对中国的文明观、世界观和外交理念进行了重大宣示和深刻阐释,彰显了中国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深邃智慧、积极贡献与责任担当。这些重要观点和理念反映了当今世界历史进步潮流,丰富了我国外交思想和当代国际关系理论,对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对外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同志着眼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围绕文明交流互鉴,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理念和新论断 (一)精辟论述了以文明交流互鉴为特征的中国文明观。我们党历来主张用欣赏、包容、互鉴的态度来看待世界上的不同文明,主张各种文明间的交流对话。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时代背景和世界大势,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文明观。习近平同志指出,文明是多彩、平等和包容的;只要秉持包容精神,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就不存在“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既有利于推动各自文明的创新发展,也能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纽带、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动力。中国倡导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文明交流互鉴取代“文明对抗”、“文明冲突”;尤其是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通过文明交流互鉴,把世界的多样性和各国的差异性转化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繁荣。 (二)深刻阐发了中华文明和中国梦的世界意义。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继承和发展中华文明,旨在同世界各国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梦和中华文明互为表里。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没有中华文明的继承发展,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只有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中华文明才能实现创新和繁荣。“达则兼善天下”,这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和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追求和平、追求幸福和奉献世界的梦。中国既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也将秉持中华文明“天下大同”的理念,分享发展红利,给世界带来机遇、和平与进步。 (三)生动诠释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对世界的贡献。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人历来讲求“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既是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这种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理性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准确判断。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的文明观和世界观,以“中国智慧”处理当代国际关系,以“中国方案”破解全球治理难题,必将对促进人类文明和谐、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相关阅读:
- [ 07-15]第112期 思明城市义工开展“争当文明人 礼遇环卫工”活动
- [ 07-15]金湖电力青年志愿者:维护交通安全,共建文明城镇
- [ 07-14]市领导实地检查创建全省文明城市工作
- [ 07-14]公共直饮水机频遭不文明侵袭 呼吁市民要爱物惜物
- [ 07-14]庆祝第25个“世界人口日” 龙岩为“最美婚育文明家庭”颁奖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