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国内>社会> 正文

对口援藏让西藏各族人民共享现代化生活

2014-07-10 10:53:13郭盼来源:中国西藏网责任编辑:陈玮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边境小村变身示范新村

  二十年来,中央一直要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援藏工作的首要位置,2003年胡锦涛同志批示:“援藏项目要突出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由于农牧民占西藏总人口的80%以上,其中很多又分布在高寒、边远地区,远离城镇、道路和现代生活,所以他们又成为援藏的重中之重。孙博士在给记者展示了他在西藏调研期间令他印象深刻的两个村级项目,一个是典角边境示范村建设,一个是勒布小康示范村建设。

  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扎西岗乡典角村地处边境一线,与印度控制克什米尔地区隔河相望,海拔4300多米,自然条件非常恶劣,过去长期高寒缺氧、缺电缺饮用水、通信不畅通、交通道路不便,居民生活卫生条件相对比较落后。

新典角村远景


新典角村远景(孙宏年调研拍摄)

  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干部团队结合该村情况,提出了建设典角边境示范村计划。项目于2011年7月正式启动,2012年10月竣工。总投资2100万元(援藏资金700万元),将全村规划为居住区、养殖区、人工种草区、蔬菜大棚区。“最让人耳目一新的就是典角村崭新的安居房,而且室内各种水电设施齐全,十分方便”,孙宏年回忆当初前往典角村调研时的情形时说道。

典角村村民新居


典角村村民新居(孙宏年调研拍摄)

  这一项目的设计因地制宜,实现了藏民族建筑与现代建筑风格的融合统一,使典角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知名的边境示范村。如今,全村22户居民都有了自己舒适、实用、美观的安居房,全部为两层楼房,每家都做到了水、电、路、通讯入户,还有适合当地气候、抵御严寒的暖廓。此外,村民委员会活动建筑面积达500多平方米,配备了现代化的会议室和办公器材。全村的道路进行了硬化,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庭院灯和景观灯,为边境村与外界沟通联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人工种草300亩,新建了两个蔬菜大棚,为今后全村解决蔬菜供应问题创造了条件。

勒布沟风光与新民居


勒布沟风光与新民居(孙宏年调研拍摄)

  勒布小康示范村建设为安徽第二批援助错那县项目,该项目对勒布办事处分布在中印边境线上六百平方公里山区内4个民族自治乡,共191户实行统一规划,整乡推进,全面建设。4个乡新建二层石木结构蓝色铁皮铁面房屋156套,建筑面积24333平方米;原有二层楼房屋面改造35套,共计投资估算1332.393万元,安徽援藏资金投入951万元。该项目彻底改变农牧民现有居住条件较差,配套基础设施不全,生产、生活极不方便的落后局面。

  这两个村的变化只是对口援藏所覆盖的西藏众多村落的缩影。

援藏要提升为百姓服务的能力

  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委员朱维群同志曾指出,人才援藏和智力援藏在总盘子里的比重必须上升,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西藏的自我“造血”能力、发展的内生动力。

  上海对口支援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着力提高日喀则卫生医疗水平,推进卫生事业建设,进一步健全地区、县、乡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改建和扩建地区人民医院和五个县人民医院。但是,“‘医疗援藏’的重点在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西藏许多县、村不缺先进的医疗设备,但是懂得使用这些设备的人却极度缺乏。没有具备专业知识的医疗人员,再先进的设备也是摆设。”孙宏年博士一语中的,各个“医疗援藏”项目也逐渐将重点转移到专业医疗人员的培训上来。

  上海开始组织当地知名医院与日喀则当地医院进行结对帮扶,开展专业人才交流,培训科室带头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并借助现代远程技术,帮助日喀则人民医院建设“白玉兰”网远程教育培训和医疗会诊点。

  在教育领域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西藏错那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西邻不丹,南与印度接壤,全县辖9乡1镇1个办事处,居住着藏、汉、门巴、回等民族,总人口14800多人。2010年7月,合肥市4名援藏干部来到这里开展对口支援工作,2011年至2013年间,安徽援藏干部许华、吴立新等在安徽省计划5400万元对口支援资金的基础上,积极主动争取各方支持资金约1160万元,用于错那中心小学校网络中心、勒布完小综合楼、宣传文化中心等三个民生工程。错那中心小学综合楼工程是援藏项目的重点工程,综合楼建成之后,成为了当地教育的标志性工程。但他们发现,除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注重师资力量的培训、文化中心等配套素质教育的建设。

孙宏年(左四)与许华(左五)等四位援藏干部在县政府前合影


孙宏年(左四)与许华(左五)等四位援藏干部在县政府前合影

援藏要整合资源,着重发展“造血”功能

  西藏自治区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但这是在中央财政大力支持和各兄弟省市、部门、中央企业支持下实现的,西藏本身的“造血”功能仍然不是很强,人民生活水平与发达省市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因此,孙宏年博士认为,下一步援藏工作要着重发展西藏的“造血”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要充分整合西藏当地的特色资源,全力推动西藏发展实力的提升。他认为,“西藏资源丰富而独特,如藏医等文化资源、喜马拉雅五条沟等旅游资源,需要我们更新理念,与国际接轨,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要深入挖掘西藏各地文化资源,在开发特色旅游资源时既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又要充分利用旅游资源背后蕴藏的历史文化元素,全力打造文化产业,促进受援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从而增强文化经济的“造血”能力。

  二是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的薄弱环节和瓶颈提升“造血”能力。西藏一些县的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其中道路和供电问题尤其突出。在日喀则地区的边境县,县城到边境乡镇的道路问题非常突出,定结县、札达县等县的供电不足,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在这些地方,要着力解决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保障等瓶颈问题。

  三要加强援藏干部、进藏干部和当地干部的协调配合。加强西藏人才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援藏干部、进藏干部和各地民族干部相互配合,通过“智力援藏”——包括“教育援藏”“技术援藏”、“文化援藏”、“社科援藏”等方式,提升西藏各地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方面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大力培育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熟悉本地情况的基层“技术干部”队伍,为西藏各地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干部队伍和技术人才。

  实际上,经过几十年对口援藏工作实践,援藏项目广泛涉及农、林、牧、水、电、交通、能源、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广播电视、城镇建设、基层政权建设、农房改造、人才培养等诸多领域,各地围绕“水、电、路、医、学、住”等民生工程,投资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人畜饮水及农业用水问题、新建乡村水泥公路等,使群众特别是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这些年有了显著提高。

  “西藏变化天翻地覆,只有身在西藏,才能切切实实感受到西藏的发展。西藏并不想做历史博物馆,成为某些国家寻找过去、寻找历史感的地方,西藏人民有权利享受现代化的生活。面对民生领域实实在在的变化,任何指责和污蔑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孙宏年博士最后这样说道。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