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管理改革十年未到位 或因触动地方及银行利益
2014-07-05 15:21:14来源:瞭望新闻周刊责任编辑:王琼 王琼 |
分享到:
|
业内人士认为,公积金制度改革遇到的最大困难在于利益调整。一旦改革,将要触动不少利益相关方。比如地方政府,资金管理权在地方政府,公积金增值收益也作为城市廉租房建设的补充资金上缴财政,一旦对增值收益分配进行调整,将触动地方利益。还有经办银行,公积金归集和贷款等业务都在银行,这是很大的一笔资金,要提高缴存利率,商业银行不会轻易答应,且还涉及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等。 制度创新转型条件成熟 “当前,中国公积金正处在创新转型的重要时期,改革是发展的唯一出路。公积金制度是否能保持生命力,就看是否跟得上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上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沈正超的观点,在业内人士中具有代表性。 沈正超、刘洪玉、陈杰等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房价不断攀升,住房需求多样化,公积金制度既面临着功能弱化等挑战,也面临着发挥更加有力的住房保障作用等机遇。特别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规模巨大。通过住房保障帮助进入城市就业的农民成为市民,平稳地融入城市生活,这既对公积金制度适应住房多样化需求提出了新要求,也对进一步提升公积金覆盖面、完善投资运作模式、加强组织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进行制度创新的条件比前几年要更加成熟。 比如,保障房建设是公积金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领域。公积金制度作为一项政策性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今后可强化互助互济的特点,在解决广大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居住困难问题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再如,住房需求的多样化也为公积金创造“增量效益”提供了空间。例如,租住房屋在大城市居民住宅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公积金制度的一些作用是商业银行所无法取代的,必须要继续更好地发挥出来。”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袁以立说。 业内人士认为,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制性住房合作金融制度,实际上综合运用了国际上较先进的解决住房的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当下应加快其创新转型,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住房公积金模式,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房价水平相适应的弹性缴存比例调整机制,健全公积金支持保障房建设和多元化住房消费需求的机制,以更好帮助解决住房问题,并体现社会公平。□ |
相关阅读:
- [ 07-05]官员称中国存几百个系统管理住房公积金 浪费惊人
- [ 07-04]龙岩市本月起调整公积金缴存标准
- [ 07-04]蚌埠松绑公积金二套房贷款 安徽6市出台宽松政策
- [ 07-03]莆田调整2014年度公积金汇缴标准 最低月缴存额提至106元
- [ 07-03]漳州住房公积金月缴最高存额提至2796元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