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报销比例提高 医疗器械企业掘金血透市场
2014-07-04 07:34:02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医疗器械企业纷纷涉足血透产业 受政策利好,国内诸多上市公司纷纷砸钱投向血液透析行业,而最早启动者是山东威高和宝莱特。 目前,国内“一次性使用血液透析管路”和“一次性使用动静脉穿刺针”耗材的国产市场覆盖率约60%,拥有产品注册证的厂商约10家,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山东和四川等地区,其中具有竞争力的厂商包括广州贝恩、广东百合、宁波天益、江西三鑫和四川南格尔等,约占市场份额的70%到80%。 山东威高集团董事长陈学利告诉记者,目前威高集团的血液透析产品门类齐全,从设备、管路、透析液都能做到自己供给。而且也形成了一套良好的市场销售渠道。威高集团2013年年报显示,血液透析耗材与设备销售收入 为5 .6亿 元 ,较 去 年 增长39.5%。威高集团持有51%股权的威高日机装透析机器有限公司的应占盈利为682万元。威高投资一亿元采购的合成膜透析器第二条生产线已投入生产,三条、四条生产线预计于2014年下半年投产。 宝莱特自2012年宝莱特已启动了布局血液透析市场的计划。2012年收购天津市挚信鸿达医疗器械开发有限公司时,开始进入血液透析领域。 宝莱特6月12日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2013年公司血液透析业务通过外延式并购取得较好成绩,血液透析设备及耗材全年实现销售6012.0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2.56%。2014年公司将以完善血液透析产业链为重任,加快血液透析产业的布局。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网相关数据显示,血液透析市场是中国最具潜力的蓝海市场,具有至少5倍增值空间。随着民营血透服务的资质逐步放开,血液透析行业即将迎来民营资本的黄金投资期。按理论发病率计算,中国中末期病人数量近200万,按年透析费用7万元计算,血透市场规模逾千亿。而目前规律透析的存量病人仅有30万左右,治疗率不足15%,这也为行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 透析仪、透析器全依赖进口 尽管投资这么火爆,但记者了解到,国内血液透析市场还有很多瓶颈需要突破,比如透析仪几乎被国外品牌占据市场、透析器材料全进口。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全国医用体外循环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的实验室见到,罗列在那里的血液透析机除了一台来自威高集团外,其余全是进口品牌包括费森尤斯、金宝、贝朗等的产品。 “进口产品价格在10万元左右,国产的可能有6万元。”该检验所相关人员指出,目前国产设备商很少。 国内拥有血液透析设备注册证的厂家为5家,拥有多功能泵注册证的厂家为4家,均分布在重庆、广东和山东三个地区。目前的市场份额较低,主要是其产品在技术上、产品配套以及产品质量上均有一定的差距。 据悉,威高集团自己不具备设备研发能力,血液透析设备就是与日机公司合作生产的。赵毅新认为,新华医疗在医疗设备研发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可能不久能拿到注册证。 6月13日,商务部发出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欧盟和日本的进口血液透析机进行反倾销调查。自从1997年中国出现反倾销第一案以来,直到2011年底,商务部对进口产品反倾销调查立案共69起,血透机案则是首次对“纯医疗设备”的低价倾销问题立案。 商务部的调查,源于高光勇创立的重庆山外山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另外三家企业向商务部递交的反倾销调查申请书。据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数据,超过九成的血透机设备和超过八成的血液透析耗材为进口产品。这个庞大市场,长期被进口厂商占据。 此外,透析器中材料几乎全为进口,国产尚未研发出来。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国内一直在此方面无法突破,而且国产的质量与进口产品质量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不过赵毅新认为“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血液透析市场的高速发展,国产产品在得到人才、资金、管理以及产品技术和质量的支撑,材料问题是能突破的。” “如果设备、管路全部有国产企业提供,能让每次透析费用平均降低100元左右。”威高集团一高管告诉记者。记者 曾亮亮 |
相关阅读:
- [ 07-02]漳州医保试行外伤住院医院审批、结算
- [ 07-02]今起福州多项医保新政实施
- [ 07-02]外伤住院医保漳州三医院可审批 限芗城龙文等
- [ 07-02]漳州:医保试行外伤住院医院审批结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