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访问“消除中英误解” 获英政界高规格接待
2014-06-17 06:55:42 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环球时报驻英国特派记者 黄培昭 冯国川 邢晓婧】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天晚间乘专机抵达伦敦,开启为期6天的英国、希腊之行。夫人程虹同机前往。李克强此行是中国总理3年来首次访英,期间他将同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首相卡梅伦举行会晤,并在英国智库发表重要演讲。英中贸易协会首席执行官斯蒂芬·菲利普等工商界人士表示,中国总理此行有助于两国进一步扩展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合作。 英国媒体对女王会见中国总理给予积极评价,称这是“高规格待遇”。有消息称,李克强17日将与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首相卡梅伦举行会晤,历时5小时。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英国几乎所有媒体都对中国总理来访进行报道或评论。英国《每日邮报》说,李克强访英的一个目的是“消除外界对中国的误解和疑虑……李想改变全世界看待中国的眼光。”除政治上是“消除误解”之旅外,此行在经济上还是“加大合作之旅”。 英国《泰晤士报》16日不仅在头版重要位置刊文称“中国总理今天抵达伦敦”,还在评论版刊发李克强的署名文章。 英国《每日电讯报》16日以“英国准备争取更多中国投资”为题报道李克强访英。《每日快报》 则说,中国总理伦敦行,是对卡梅伦去年访华的回访,实质意义丰富,“他和他的代表团携带的经贸大单足以让英国人兴奋”。 英国《太阳报》评论说,中国领导人的到访引人关注,英国一系列建设项目遭遇的最大瓶颈是资金,而中国现在富裕了,可以帮英国解决燃眉之急,这也是英国政府和各党派竞相发展与中国关系的一个原因。《伦敦旗帜晚报》说,中国总理访英后,英国可能会松动对中国签证的限制,这对提升英国消费是一件“大好事”。 中国驻英国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公参周小明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经济体深陷困局,中英双边贸易却独树一帜,始终维持高增长态势。中英货物贸易额从2009年的392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700亿美元。2014年,两国贸易往来提速,前5个月进出口额高达302.3亿美元,同比增长22.2%,远超同期中国对外贸易0.2%的增速和中欧贸易11.7%的增长率。中英贸易继续领跑欧盟各国,英国成为中国在欧盟内第二大贸易伙伴。 周小明说,中国企业对英投资热度不断升温,英国已成中国海外投资主要目的地。截至2013年底,已有500多家中国企业落户英国,中国在英投资存量323亿美元,超过英国在华投资180亿美元的水平。英国成为中国在欧洲的最大投资目的地。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中英关系是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作,在某种意义上已超越中欧范围,既是一种全球性关系,也是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合作的典范。英德法被称欧盟“三驾马车”,虽然英国国内对欧盟仍有疑虑声音,但英国仍是经济、外交强国,在欧盟地位举足轻重。此次李克强和英国签订大单,对双方互补性的经济合作都有利。过去中英在经济合作中,主要是英国的先进技术和中国广大的市场与丰富的劳动力,现在则变为英国市场引进中国投资。合作内容变了,但互补性含义未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部主任崔洪建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中英前几年出现摩擦,2013年卡梅伦访华意味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轨,今年李克强回访英国,标志两国关系已回到正轨。作为外交强国,英国具有很强的话语权,是欧盟中分量较重的成员国。同时,它又和欧盟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这使英国在欧债危机中受到较小冲击,利于英国开辟欧洲以外的市场。 崔洪建说:“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如今面临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中国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甚至核能等方面帮助英国进行升级改造。”此外,中英贸易合作还可以增加英国国内的就业机会,有助于卡梅伦获得选民好感,从而提升支持率。“英国是具备自由主义传统的国家,是中国开拓欧洲市场的重要渠道。英国可以在工业化和产业化等方面与中国分享经验,这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 |
相关阅读:
- [ 06-17]李克强抵达伦敦对英国进行正式访问
- [ 06-16]李克强访问英国、希腊:友好共赢 文明共鉴
- [ 06-16]李克强今起出访英国 双方将推动中英务实合作
- [ 06-16]李克强举行仪式欢迎哈西娜访华
- [ 06-16]李克强同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举行会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