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国际>国际要闻> 正文

“棱镜门”爆料人新书:差点与斯诺登失之交臂

2014-06-04 10:19:37来源: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蓝晓梅 黄晓夏
分享到:

中新网6月4日电据英国《金融时报》4日报道,英国前《卫报》记者、“棱镜门”格伦·格林沃尔德的新作《无处藏身:斯诺登、国安局与监控国家》日前出版。报道揭露了新书的部分精彩内容,称格林沃尔德向人们讲述了自己如何差点与这十年间最具爆炸性的独家新闻失之交臂的曲折往事。

据报道,格林沃尔德正是斯诺登有意相中的、爆料美国国安局大肆窃听丑闻的一小批记者中的一个。《无处藏身》一书就是他爆料整个事件以及相关材料的来龙去脉,正是这引发了全球范围的激烈讨论,探讨网络时代政府监控的是非曲直。

就在整个爆料事件前六个月,格林沃尔德曾收到一封电邮,对方声称手上拥有美国国安局的有关材料,但对方坚持要让格林沃尔德使用种种网络安全措施。格氏对此很不理解,因此彼此之间的联系随之中断。在自己的一位记者朋友劳拉·波伊特拉斯在香港与斯诺登见面后,格林沃尔德再次恢复了中断半年之久的网络联系——发现斯诺登正是当初与自己接触的那个人。

有惊无险的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在香港期间,格林沃尔德向英国《卫报》递交了辞职信,因为他认为主编们会千方百计阻止内容公诸报端。但他的担心纯属多虑。首次报道内容(即美国国安局手头握有几百万美国公民的通话记录)即将付印,由此正式拉开了斯诺登传奇故事的大幕。

从那以后,在格林沃尔德里约热内卢的家门口,就此事要求采访的记者络绎不绝。然而,他有能让整个事件保持“鲜活”的绝招。本书的前三分之一娓娓讲述了自己如何接触斯诺登的整个经过。

斯诺登一步步引导格林沃尔德如何找到自己栖身的旅馆。旅馆位于九龙,地板上放着一条塑料鳄鱼。他手拿未拼好的魔方,然后得回答出预先商定好的涉及旅馆饭菜方面的问题。进入斯诺登的房间后,彼此把手机放进冰柜以防遭到窃听。曾经当过律师的格林沃尔德问了斯诺登整整五个小时,斯诺登承认自己的部分政治理念源自网络游戏,它们教会了他“仅凭单枪匹马,即便是手无寸铁者,也能与强大的非正义力量相抗衡。”

就美国国安局而言,该书并无什么新东西,但把所有采访内容有机整合成一体后,格林沃尔德活生生呈现了所有信息(相关信息仍在源源不断地披露)的惊人纵深度。在制作水平极其差强人意的幻灯片中,美国国安局曾如此吹嘘自己的工作目标是:“无所不及”、“无所不晓”、“无所不用”、“无所不采”。

斯诺登相中格林沃尔德作为主要爆料者,可谓经过了精心选择:格林沃尔德一直致力于求索新闻真相,从而确保自己手中握有的大量材料能发挥最大的影响力;格林沃尔德还会千方百计保全自己,即便自己最近因“出现”在普京的电话连线节目中而身陷险境。

报道认为,该书既引人入胜,又使人憋屈不爽。与其说格林沃尔德乐意回答棘手问题,倒不如说他更喜欢掀起滔天巨浪。格林沃尔德花了大篇幅介绍采集用户电子邮件以及全球知名网络公司相关资料的“棱镜”计划(Prism),而这正是美国国安局海外窃听计划引发全球怒潮的原因所在。但是,对国安局批评最猛烈的美国参议员罗恩·怀登与马克·尤德尔,也是格林沃尔德书中常常引述到的人物,去年却说“棱镜”计划帮助美国化解了“诸多恐怖袭击阴谋”。说得轻松点就是国安局只是反应过度而已。然而两者之间的这个界限究竟该如何划定呢?

尽管格林沃尔德对政府很是鄙视,但他仍非常蔑视那些所谓的“体制内传媒人”,如记者、编辑以及节目主持人,他认为这些人对有权有势者极尽谄媚之能事——他们中有些人委婉地污称他为“博主”和“激进分子”。在与NBC脱口秀节目《与媒体见面》(Meet the Press)主持人大卫·格里高利的较量中,他美美地回敬了对方,大获全胜。对方竟这样问他:“格林沃尔德先生,您为何不该被判有罪?”然而,以正人君子自居的他对《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颇为蔑视,所以对这些报纸近几年发表的有些所谓独家报道很不以为然。

在本书结尾处,格林沃尔德轻描淡写地道出了媒体界存在的真正问题。在很多方面看,国安局是恐怖主义过分渲染的产物。去年,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是耸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共造成四人罹难,但它也引发了过度反应。足足有一周时间,所有媒体基本只报道这个事件。波士顿整座城市似乎一整天都停止了运转,因为19岁的嫌犯仍在逃。正是公开抨击国安局窃听丑闻的那些时事评论员,他们摇身一变,批评政府对察尔纳耶夫兄弟的内心世界知之甚少。

对于任何总统来说,做出恐怖袭击的结论轻而易举。激进式监控或许不得人心,但一旦“遗漏掉”大型恐怖袭击,总统的政治生涯就会终结,而总统本人完全有能力阻止此类恐怖事情发生。格林沃尔德认为国安局是国家永无止境控制欲的明证。然而,它更反映了当今的媒体及政治生态——阻碍开诚布公探讨国家现状以及真正的恐怖主义危险。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