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国内>时政> 正文

培育职业农民成当务之急 教改必须“接地气”

2014-05-30 07:04:30周建琳来源: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陈玮 陈
分享到:

中新网苏州5月29日电 (记者 周建琳)29日,刚结束比赛的陈军,没顾得上休息又开始思考如何把教材改得更“接地气”些。

给学生“接地气”的职业教育,这是陈军在第二届全国农业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课程设计大赛上获奖的重要原因。

作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一线老师,陈军一直奔波在田头与课堂间。陈军觉得自己此次参赛的蔬菜生产技术项目就是在田间完成的。

教改必须“接地气”

5月27、28日,第二届全国农业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课程设计大赛在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全国36所农业职业院校的147名选手进行现场说课,互相切磋技艺。

教育部职成司农村教育处处长刘杰称,该赛事已成为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思考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风向标”。

重视涉农职业教育,这既是一个大道理,同时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难题。如何推动教育改革就是破解难题的关键之一。

“老师讲的水平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内容要‘接地气’,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挂钩,要让听课的人感兴趣,并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是教改的一个导向。”刘杰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太仓班”可借鉴

“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问题一直是关注农业的人们关心的焦点。

农业部科教司教育处处长张景林坦言,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农业生产“后继乏人”这是现状。要破解这两个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当务之急。

让农民“回炉”职业学校,培养职业农民,农业职业院校能否承担重任呢?

“农业生源劣势、专业结构弱化、农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导致农业职业院校招生难。我国农业职业院校近年来招生数呈逐年减少态势,且生源多以农村为主,涉农类专业的招生尤为困难”,张景林称这是目前中国农业职业院校面临的困境。

“农业就是下地干体力活儿”、“学种田不如学管理,根本不用上大学”,这是现在不少学生对农业的认识。涉农职业教育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要让学生喜欢上农业,首先要“纠正”学生的现代农业观。

走进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这里的一个“太仓班”引人关注。该班学生在校期间学费全部由太仓市政府资助,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岗位能力目标,校地经过多次商讨,共同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实践,我觉得现代职业农民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力,而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多面手’,现在我们都很看好这个行业。”“太仓班”学生虞艳红说。

当前,农业高职教育普遍采用“校企合作”或“政校企合作”等做法,学生往往是被动参与、缺乏热情。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徐向明介绍,“太仓班”的学生都是自愿进入,他们更愿意回乡、留在农村。

“太仓班”可以说是苏南正式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一个缩影。张景林称其非常值得借鉴。(完)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