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面临损毁危险的古城墙,一场由网民掀起的文物抢救行动晋中市紧急叫停位于古城墙段的施工 这是一段位于晋中榆次区砖窑街二巷的古城墙,命运多舛: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地文物部门根据历年收集的文史资料确认其始建于汉代,将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启动后,文保人员实地探查,认为其损毁消失,后将其从县文保单位名录中除名。 2013年下半年,晋中市榆次区启动羊毫街(现新华街)片区改造项目。榆次当地一个网民发现,位于片区改造项目范围内古城墙保护面临窘境,后在互联网上持续发帖,帖子上传互联网后,有如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水,激起阵阵涟漪……今年4月上旬,项目方位于古城墙段的施工被晋中市官方叫停。 连日来,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一个老居民的记忆:有人在城墙上打窑洞住 这段引起网友们关注的古城墙,并不起眼。 5月19日,记者到榆次区砖窑街二巷实地探访发现,巷子左右的居民生活区,已成为一个拆迁工地,片区八成以上的建筑物已遭到拆除。在居民指引下,记者找到古城墙。 古城墙位于砖窑街二巷拆迁工地边缘,为了限制人们靠近,古城墙墙根处围起一圈栅栏。古城墙顶部,类似垛口之类的城墙标识,早已损毁消失,外形如同一个大土堆。城墙顶端一片空地,有个居民院,平房数间,垒有砖墙。城墙下侧面,可以看到数个人工修的窑洞。窑洞很浅,进深不足2米。 在城墙墙体,记者发现工匠们当年筑墙时的夯土遗迹:墙体土质夹杂着石灰,斑斑点点的白色颗粒曝露在外。 65岁的王玉香,砖窑街老住户。上世纪40年代末,王玉香的父亲落户榆次,在古城墙根安家。 王玉香在古城墙边长大,婚后随夫在外居住,后为照顾患病的父亲,又搬回古城墙边。古城墙过去五十年的变迁,已成为她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玉香回忆,她幼年时,古城墙比现在雄伟得多,顶部有5米宽。对在它身旁聚居的人们,古城墙是他们生活环境的一个标志。然而,对古城墙的历史,在意的人不多,更谈不上保护古城墙。其时,古城墙附近有个砖厂,工人盖房居住,不少房子依古城墙而建。孩子们为了玩耍,在城墙外壁挖土窝子,方便爬墙踩踏。“有人选择在城墙上打窑洞住,城墙土质很硬,掏起来很费劲,考虑到安全,窑洞修得都不大。”王玉香说,在生活困难时期,还有人想到在城墙顶上的空地耕地种菜。城墙土质含有石灰,种菜行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末,古城墙所在的区域迎来一个建设高峰。随着第二代、第三代子女长大成人,很多老住户在原地翻盖房屋。古城墙附近形成一个大居民生活区。彼时,晋中市群艺馆在城墙顶部空地建起了一排办公用房。随着建筑物增多,雄伟古城墙变小变矮了。 因为片区改造,古城墙才得以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 古城墙所在的这片居民区,生活设施严重不足。区域内只通了自来水,没有煤气,也没有接入城市集中供热。2013年,该片区被列入晋中市片区改造项目。今年以来,随着片区拆迁工程推进,隐身于拆迁工地的古城墙命运,引起当地民间文物保护志愿者的关注。 一个90后网友的关注:两千年的遗迹,能否在改造中得到保护 最先在互联网上发声,呼吁关注砖窑街二巷古城墙命运的90后网友,网名叫河东狂生。河东狂生,真实姓名叫段斌,晋中榆次区使赵村人。因为大学学的历史专业,他对文物考古产生了浓厚兴趣,2011年暑假,他开始对榆次现存文物古迹进行田野考察,迄今已坚持3年。 2013年,段斌翻阅晋中市地方志发现一段资料:在晋中市榆次区砖窑街存在一段汉代城墙。 晋中榆次区,地处太原南大门,自春秋时亦出现商业集镇,历经数千年不衰。然而,中国古代建筑物多为木制构件,不易保存,榆次地区保存至今的历史文化遗迹虽不少,年代久远的却不多。砖窑街二巷汉代古城墙,当是榆次现存最古老的历史遗存之一。 段斌一个高中同学是铁三局子弟。榆次区铁三局家属区距离砖窑街二巷很近,其幼时到砖窑街玩耍时在居民区见过一个大土堆。“那里的大堆,说不定就是城墙。”同学跟段斌说。 当年9月,在同学带领下,段斌前往砖窑街二巷探访,找到这个大土堆。其时,砖窑街二巷片区拆迁改造已经展开,此前大量依附大土堆修建的建筑物被施工队拆掉。段斌发现,大土堆外壁显现出夯土痕迹。“它的地理位置,外壁的夯土痕迹,都显示它就是我要找的古城墙。”段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发现古城墙遗址后,他心中既惊喜又忧心。片区改造工程让古城墙得以重见天日,但随着工程推进,也让古城墙面临损毁的危险。 2013年9月,段斌以河东狂生的网名在微博上发了一个帖子:呼吁社会关注砖窑街古城墙保护。“榆次区2000年的遗迹,能否在改造中得到保护和合理利用?”他在帖文中说。 帖子上传微博后,段斌很快收到反馈。一些榆次网友看到他发的帖子后,前往砖窑街实地探访。 然而,让段斌失望的是,网民的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不长的时间后回归平静。2013年年底,段斌自拟了对砖窑街二巷古城墙保护的建议书,投到晋中市政研室等部门。时隔不久,段斌收到晋中市政研室反馈:市委一位领导阅读他的建议书,表示会给予关切。“我收到信息时,感觉古城墙有救了,心里特别高兴。”段斌说。 事情于今年4月发生突变。4月2日,段斌由南京返乡。第二天,段斌再次来到砖窑街二巷,他吃惊地发现,在片区改造项目古城墙工程段,几辆铲车正如火如荼地施工……“这样挖下去,古城墙就要毁了。”段斌焦急万分。 4月3日,段斌以河东狂生的网名,发出一条《榆次汉代城墙要消失在挖掘机下》的微博。“我拨打了政府部门的电话,对方的回答都比较含糊。我感到特别孤独。我在砖窑街二巷考察古城墙时,跟一些居民交流。我发现,虽然在古城墙边生活多年,他们对古城墙的历史了解得很少,对它的命运也不十分关心。我感到自己必须做些什么。”段斌回忆说,发微博前,他也有过担忧,会不会因这条微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思忖再三,他仍毅然上传了帖子。 4月4日,中新网采访段斌后,发出《山西晋中汉城墙遭毁》的报道。 互联网上出现的舆情,引起晋中市委宣传部的关注。4月4日晚,晋中市官方对羊毫街(现新华街)片区改造项目古城墙段做出停工决定。 当地文物部门的说法:这段古城墙是否建于汉代,尚无定论 “网友在互联网上发出关于砖窑街二巷古城墙面临损毁的帖子后,市政府很重视。当天下午,晋中市文物部门就组织专家赶到现场进行勘查。随后,市政府对羊毫街(现新华街)片区改造项目古城墙段施工叫停。”晋中市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任郭贵虎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目前,关于砖窑街二巷古城墙保护,市政府已责成有关部门制定保护措施,具体方案仍在制定中。 “我们现场勘探发现,砖窑街二巷古城墙遗址25米当年列入了保护范围,没有遭到损毁。至于施工队在古城墙开挖的地段,是否为保护范围外的古城墙残段,仍有待鉴定。”晋中市文物局王为民副局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河东狂生等网友说,砖窑街二巷古城墙年代为汉代,这个说法也不准确。其实,这段古城墙确切的建成年代,仍未有定论。”王为民说,晋中市历史悠久,但与太原、侯马等地相比,在封建时代它行政地位要低一个级别。 “历史上,没有王侯在榆次地区建国立都。它建城历史要晚许多。”王为民说,据他掌握的资料,榆次老城现存的古城墙,也是明清时代的建筑。 “对砖窑街二巷的古城墙断代研究,需要进行专门的考古发掘,有实物,有证据,才好确定它的建成年代。这需要时间,并且需要研究经费。”王为民说。 “1988年,国家启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砖窑街二巷古城墙于当年被公布为县文保单位。当时,递交材料时,年代一栏填写了汉代,保护范围25米。这个年代,源自1955年榆次文管所一位工作人员在《文物》上刊登的文章。当时,县文物局人员认知、知识水平、技术手段存在严重不足,只能依靠前人积累的资料进行判断。现在看来,这样做显得并不严谨。”榆次区文物旅游局副局长闫镇说。 “2008年,国家启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我们的文保员到砖窑街二巷古城墙进行实地勘探,发现古城墙已几乎被建筑物包围覆盖,后来,我们认为古城墙可能已经损毁,因此没有列入普查名录,这意味着,它的文保单位身份被取消。”闫镇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榆次区共确定542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141处被确定为县级以上文保单位。本报记者 梁成虎 |
相关阅读:
- [ 05-27]首批金门大桥施工设备在厦门海关顺利通关
- [ 05-26]韩国一长途客运站发生火灾致7人死 或系施工引发
- [ 05-26]福州白湖亭立交工程开始围挡准备施工
- [ 05-25]武夷山“神秘地球村”建设工地工人正施工
- [ 05-24]台湾街金尚路今后可上仙岳路高架 立交改造昨起施工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