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欧洲之行:用自信唤醒欧洲对中国的重新认识
2014-04-22 21:38 韩毓海 来源:新华网责任编辑:黄丽红 李艳 |
分享到:
|
韩毓海 2014年4月21日,央视播出习近平访问欧洲特别报道节目——《一桥飞架中欧》,详细讲述了习近平的欧洲之行,以及中国与欧洲的关系发展。令许多观众看得激情澎湃。 在世界制度和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要变革的历史时刻,习近平主席对于欧洲五国的访问,掀开了中国对外关系史的新篇章。 这次访问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领导人的高度自信。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人民领袖在历史运动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主张人民领袖应该具有恢宏的世界历史视野,与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并具备高超的战略和策略艺术。作为十三亿人的领袖,习近平的欧洲之旅完美地展现了中国领导人自信的一面。 在巴黎,习近平在演讲中展现出的对伏尔泰、卢梭、萨特、司汤达、雨果等作品的熟谙,使举座震动并为之喝彩;在里昂,他在留法勤工俭学、寻求民族和人类自由之路的先驱者照片前的驻足流连,令人们动容。实际上,当今世界政治舞台上没有任何一位领导人像习近平那样,因熟悉人类思想和精神遗产而深邃和高屋建瓴,又因来自“希望的田野”而从容、平易和宽广。因此,正如国际媒体的评论所说:习近平善于把深刻的理性思考与来自中国最基层的感性经验结合起来,善于把全球视野与中国的经验结合起来,他具有毛泽东那样坚定、崇高的信念以及邓小平一般对于历史辩证法的深刻洞悉。 这次访问同样展现了中国的自信。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但是在近代落伍了,自秦统一到盛唐贞观之制长达千年的时间内,以制度优势领先于世界的中华民族,何以在近代走向积贫积弱?积贫积弱的中国,是怎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重新走向伟大复兴?今天,全世界都在思考这个这个被称为“李约瑟之谜”的重大课题。 在这次访问中,习近平简明而深刻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向世界讲述了“什么是中国”。第一,中国很大,“我们有无比广阔的舞台”,东方不亮西方亮,灭了南方有北方。第二,中国的历史很长,“我们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五千年的历史证明,我们这个民族有无比强大的复兴能量。第三,我们的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辽阔的国土、悠久的历史和勤劳勇敢的人民,正是这三者的结合构成了被拿破仑称为“睡狮”的中国,习近平庄严地向世界宣告:现在,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头和平的、文明的狮子。 这次访问还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在旧的世界制度发生严重危机的历史时刻,习近平旗帜鲜明地支持欧盟在致力于欧洲一体化方面做作的制度探索和制度创新,并以欧亚大陆桥为支点,勾勒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和欧洲紧密合作的新的制度蓝图。 这次访问,极大地鼓舞了在制度探索中艰难摸索的欧洲各国,这也是自1840年以来,中国第一次与西方分享自己的发展经验。因为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成功,向世界证明,不走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老路,也可以取得发展的巨大成就,这次访问的意义必将深刻地留在人类历史上,因为它宣告了世界各国最终都要以西方的旧制度为归宿的直线式的历史观、发展观的破产,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 习近平唤醒了欧洲对中国的重新认识,使欧洲重新想起一个欧洲哲学家曾经说过的话:直线是必然,而实践则是对直线的偏离,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由是实践,因为自由不是必然,自由是对必然的超越。这个人就是伊曼努尔·康德。 毛泽东在1937年曾经想象过一个以欧亚大陆为核心的新的世界秩序,而所谓“海洋文明”不过是欧亚大陆“夏日消融”的产物。习近平的欧洲之行,已然敲开了这个伟大时代的大门,让我们等待它的来临,这个全世界爱好自由与和平的人民所拥有的新时代。(作者系北京大学教授) |
相关阅读:
- [ 04-20]习近平同加蓬总统邦戈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40周年
- [ 04-20]习近平主席致电祝贺布特弗利卡再次当选阿尔及利亚总统
- [ 04-17]习近平就韩国客轮沉没事故向韩国总统致慰问电
- [ 04-17]刘云山: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
- [ 04-16]刘云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 [ 04-16]习近平就尼日利亚发生炸弹袭击向尼总统致慰问电
- [ 04-16]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 [ 04-16]习近平主持国安委第一次会议:强调国家安全观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