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公务员省考招报人数“双降” 受阳光工资等影响

2014-04-03 09:20  周洪双 王昊魁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邱淑群  
分享到:

顺利通过笔试、面试后,王佳最近参加了2014年北京市公务员招录的体检。若不出意外,这名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准毕业生,很快将拿到一张进入“公务员群体”的入场券。

然而,在这个节点上,王佳犹豫了——日子是不是从此就安稳了?

与同届毕业生相比,王佳的犹豫来得比较晚。数据显示,今年有约5万人参加北京市公务员考试,比去年减少了近两万人。其他省份的情况也类似,在已发布公告的23个省份中,有16个省份报名人数下降,其中15个省份出现了招录、报名人数“双降”的局面。

焦虑:工资涨还是不涨?

年年都有这么一群青年:四处参加公务员考试,心甘情愿挤上这条窄路。

李桥就是其中的一员。当年还在北京师范大学上学时,他就奔波于公务员考试。2010年毕业后,暂未考取公务员的他在一家台资企业工作,收入在同龄人中“还算不错”,但他依然不放过每一次考试机会。

2013年,李桥终于如愿当上了重庆市黔江区的公务员,却发现梦寐以求的“铁饭碗”端起来并不舒坦。“我还跟父母一起生活,吃住都是他们开销,要不我这点儿工资哪够花啊。”李桥说。

在李桥看来,这还不算什么。他告诉记者,加入普通公务员队伍的很多人怀着各种理想、经过层层筛选后才入职,但入职后每天被各种程序性的工作紧紧“拴”住。作为基层公务员,他们不光工作压力大、薪资水平远远落后于同龄人,偶尔还得承受来自社会的误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何香久调研发现,基层公务员工作强度特别大,常常是“五加二、白加黑”地工作,但每个月工资特别低,“连当地农民工的收入都不如”。为此,今年两会上,何香久建议给在基层工作的普通公务员逐步增加工资。

不少人认为,阳光工资、工作压力、福利保障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今年的公务员招录。对今年多省份出现公务员报考热全面小幅降温的现象,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行政研究室主任石凯认为,这是报考者对公务员职业收益预期的微调。

变化:大学生放平了心态

记者注意到,公务员考试持续升温的十余年,也是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的十余年。这些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屡创新高,每年就业季都被调侃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人们发现,所谓“史上最难”的记录往往只能保持一年,次年就被打破了。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相对稳定的公务员职位成为高校毕业生一个很重要的就业选择。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不久前在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透露,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727万。这意味着,2014年高校毕业生将在2013年的基础上增加28万,再创历史新高。

公务员热从一开始就与严峻的就业形势密切相关。最近一份关于报考公务员动机的网络调查显示,超过七成考生因就业压力选择报考公务员。然而,最新数据显示,多数省份公务员报考人数不升反降。

对此,石凯认为,除了公务员职业收益预期微调外,报考人数下降还与多方面客观原因有关。以上海为例,今年报考人数较去年减少了近一万人,其中就有政策原因——报考乡镇公务员职位的,限具有本市户籍,或者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且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一年以上、积分达到标准分值120分以上的人员——这涉及大量的招录职位。另外,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因素是很多省份招录人数也大幅减少了。

“在高校毕业生大幅增加的背景下,出现公务员招报人数“双降”的现象,反映了大学生择业观在逐步回归理性。”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说。

竹立家表示,近来公务员的神秘感逐渐被打破,传统的官本位意识在逐渐淡化。在这个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择业时放平了对公务员的“仰视”,开始综合考虑自身兴趣、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求解:降温要靠制度

值得关注的是,在公务员招报人数“双降”的背景下,大部分地区考录比并没有明显变化,部分地区还由于招录人数大幅下降而出现了考录比明显升高的情况。比如,宁夏去年考录比为46:1,今年为90:1;河北去年考录比为31:1,今年为61:1。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已经开展的对公务员队伍的治理,逐渐挤出了公务员灰色收入等不合理成分,也挤出了部分贪图灰色收入的报考者,这对于纯洁公务员队伍和求职者的职业生涯都大有好处。但是,不可否认,公务员职位对很多求职者来说依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这些年来,与公务员热相对应的,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招人难。袁贵仁指出,2014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进一步增大,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

竹立家指出,公务员职位固然能提供特别稳定的职业安全感和为国家奉献的职业荣誉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从事这份工作。大学生择业时应该更加理性,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一份能展现自身才华、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

石凯认为,是否报考公务员反映出报考者对未来公务员职位待遇好坏的预判,要使公务员报考热继续降温,把公务员报考人数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和合理比例范围之内,一个必要举措就是促进报考者对公务员职业收益非理性预期的进一步下降。“要考虑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和完善公务员管理,引导报考者的理性预期。”石凯说。(本报记者 周洪双 王昊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