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习近平在德演讲:对中国威胁论正面回应
2014-03-29 20:46 熊争艳 侯丽军 来源:新华网责任编辑:王琼 李艳 |
分享到:
|
“中国式”自信和自觉有“三来源” 习近平表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这种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 梅兆荣说,演讲紧扣5000多年中华文明中“和”的因素,如“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等,说明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符合中国的文化历史传统。“中国历史上强大的时候,有过郑和下西洋这样的友好交往之旅,却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 梅兆荣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还差得远,所以习主席生动地讲“同样一桌饭,即使再丰盛,8个人吃和80个人吃、800个人吃是完全不一样的。” “对内要和谐,对外要和平,这是中国发展的客观需要。”崔洪建说,当今世界已不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可以盛行无忌的时代,全球化潮流、国与国之间的合作都要求中国顺势而为,所以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 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习近平表示,中国的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中国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我们将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演讲不仅向世界传达中国的和平善意,还体现了一以贯之的自信。”崔洪建说,“中国方案”提法始于经济领域,尤其是出现欧债危机时,国际社会认识到中国发展的重要性。现在,大家逐渐意识到在和平安全问题上,中国也可以为国际社会提供解决方案。 “中国强大,会成为维护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如果中国贫弱,反而会成为地区动荡的根源。”崔洪建说,历史已经证明,一旦中国贫弱,就会成为某些强权国家觊觎的目标。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5周年。专家说,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引用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名言“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和中国古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既是宣示中国人民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也是警告某些国家要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并真诚希望世界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记者熊争艳 侯丽军) |
相关阅读:
- [ 03-29]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全文)
- [ 03-29]法国公益人士广西深山助学十载 习近平称赞百姓铭记
- [ 03-29]习近平在比利时《晚报》发表署名文章
- [ 03-29]德国经济部长:习近平访德对加强两国互信意义非凡
- [ 03-29]习近平抵达柏林开始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