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首相赞习近平:中国选择了一位优秀领导人
2014-03-22 07:04:13来源:人民日报责任编辑:陈玮 黄晓夏 |
分享到:
|
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 中国和欧洲又一次互动,牵动世界的目光。 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将如何为新形势下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指明方向,赋予新的战略内涵? 3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欧洲之旅拉开帷幕。 “欧中共同拥有一个实现和平、公正、繁荣世界的梦”;“欧中在各自发展道路上要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中国保持发展势头,对欧洲很重要”…… 理性睿智的欧洲人,拥有大局观和格局意识,同时也善于透过领袖的气质和风采来认识一个国家。 “荷兰拥有1700万人口,而中国有13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荷兰首相吕特不由自主地对比了自己的国家和中国人口数量的巨大差异。话锋一转,他由衷地感叹道:“中国选择了一位优秀领导人!只有习近平主席这样的优秀领导人,才能治理好这么大一个国家,成功解决好国内外各种问题。” “那天是星期五,天气非常好。我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和习近平主席进行了深入交谈。话题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习近平主席视野开阔,高瞻远瞩,同时又十分熟悉具体情况。”吕特首相愉快地回忆起去年11月同习近平主席的会面。 他动情地说:“我们建立了亲密的个人友谊。习近平主席是一个让人想同他打交道、同他合作的人。我非常期待习近平主席对我们国家的访问。” 期待,同样是德国前驻华大使、宝马基金会主席施明贤的心情。几天前,这位对中国怀有美好感情的老朋友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回忆起2009年全程陪同习近平访问德国的感受,施明贤说:“习近平沉静、专注、智慧,令人折服。他是能给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 作为“中国通”,施明贤一直关注着有关习近平主席的报道。他说:“从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家主席后的一系列讲话中可以看出,他深知中国面临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正拿出勇气,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一定能给世界带来更加美好的前景。习近平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领导人。” 在欧洲人心目中,优秀领导人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博学之士。 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物理学博士出身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时,借用“牛顿力学三定律”阐释对发展中德关系的看法。牢牢把握合作“惯性”、通过务实合作提升“加速度”、减少两国关系发展的“反作用力”等精辟论述,令不少德国人赞叹不已。 德国汉学家、翻译家高立希由衷地对本报记者说:“有关文化交流和融合,习近平主席有着深刻的思考。在他看来,向德国和欧洲人民介绍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将促进德中、欧中交流与合作,增进彼此了解和信任。” 在欧洲人心目中,优秀领导人不仅有深邃的历史眼光,更具有务实地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卓越才能。 50年前,中法正式建交。法国也是第一个同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 “习近平主席强调历史与现实的协调结合。他非常熟悉法中友好关系的历史,也格外重视法中关系的发展前景。我想,这一点同样会在本次对法国的国事访问中体现出来。”法国参议院副议长、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对本报记者说。 拉法兰指出:“习近平主席是从基层一步步走上最高领导岗位的,他了解民意,知道社会期待什么。他选择的国家战略目标非常清晰,全面深化改革符合中国实际。” 务实,也是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化学系教授凯瑟琳娜·科瑟—赫英郝斯对习近平的深刻印象。 201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同外国专家座谈时,恳请外国专家为中国建设发展提建议。 科瑟—赫英郝斯教授回忆道:“习近平非常认真地听专家发言,并做了笔记,而且在随后的讲话中对专家提到的重要问题一一回应。他给我的感觉是务实严谨。这也许跟他的学习专业有关,而这一点对解决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面临的问题将会有很大帮助。” 在欧洲人心目中,优秀领导人天生具备朴实、真诚的魅力,同时又平易近人。 习近平亲切的笑容和真诚的话语,令许多朋友难以忘怀。 2009年布鲁塞尔美术宫举行的“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上,习近平是艺术节工作人员欧阳然眼中“亲切”的家乡人,“艺术节的许多布展工作我都参加了,习近平亲自出席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