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深化改革要动力 让人民的日子过得更好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纪实
2014-03-15 07:15 车玉明、张晓松、杜宇 来源:新华网责任编辑:刘玮 黄晓夏 |
分享到:
|
新华网北京3月14日电(记者车玉明、张晓松、杜宇)3月13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高票批准了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1.7万字的报告背后,展现出新一届政府哪些施政新理念?凝聚形成了哪些重要共识?报告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转化为哪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走访了报告起草组等各方面人士。 接地气、聚民智、增信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一届政府第一份工作报告 2013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面对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错综复杂的局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新一届中央政府与全国人民一起,从容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任务。 如何科学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顺应时代和人民的要求,谋划好新一年的工作? 12月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一结束,以国务院研究室人员为主体,邀请有关部门和地方同志、专家参加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就正式开始报告起草工作。 这差不多是每年的惯例,但起草组成员觉得这次肩上的担子格外重。这是新一届中央政府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民高度关注,海外高度关注,都希望透过这个报告感受政府工作思路,了解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工作安排。 作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报告的指导思想、框架结构、重点内容、报告文风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报告要“接地气、聚民智、增信心”。 起草组深入学习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文件,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讲话,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一系列会议精神和部署,着手起草工作。 李克强总理先后主持国务院第35次常务会议、国务院第2次全体会议研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他还从实际出发,深思熟虑,根据自己的调研和体会,多次和大家一起研究报告起草工作。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也对报告起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2014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通过报告稿。 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讨论了国务院拟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会议指出,过去的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各部门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创造性开展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定和完善宏观政策框架,确保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着力推动提质增效升级。 期间,起草组根据中央这两次会议和国务院全体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对报告反复进行修改。起草组还征求了各省区市、中央党政军群各部门以及各界人士代表的意见,充分研究吸收。 几个月来,起草组一次次集中讨论、一场场专题研究,火花在碰撞中迸发,思路在交流中明晰,一个特色鲜明的报告逐渐形成。 新理念、新举措、新成效,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是新一届政府最鲜明的特点 海内外人士注意到,今年报告中的成绩单既有经济增长、物价涨幅和就业等宏观预期指标,还有“全社会用电量”和“货运量”等微观运行指标。 这是一个全新的角度。宏观指标与微观指标相匹配表明,开局第一年取得的成绩实实在在、没有水分。 提炼总结好去年那些行之有效的思路和做法,有利于推进今后工作,不断深入改革创新。 起草组反复讨论后认为,去年成绩的取得,无疑是致力改革创新的结果。推进今年的工作,仍然要靠改革创新。无论是宏观调控、结构调整,还是保障民生、社会管理,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是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最鲜明的特点。有人统计,报告使用改革一词多达77处。 ——简政放权“当头炮”凸显发展动力新理念。简化工商登记手续等改革,就使全年私营企业新登记注册数猛增30%。释放改革红利,市场正成为新的发动机。 ——“合理区间论”凸显宏观调控新理念。只要经济运行在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之内,政府就集中精力转方式调结构,保持宏观政策取向不动摇。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让市场吃了“定心丸”。 ——倾听“生产力的呼声”凸显结构调整新理念。发放4G牌照,推进养老服务,支持网络金融等,注意为新兴生产力发展鸣锣开道,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亮点频现。 ——“提质增效升级”凸显发展方式新理念。发展不仅仅是GDP,更重要的是拉近GDP与群众的距离。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综合竞争优势,更快从国际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从城乡发展不平衡向均衡协调迈进,才能创造出有质量的GDP、环保的GDP、惠民生的GDP。 ——“雪中送炭”凸显民生保障新理念。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保障民生更重要的是“雪中送炭”。以制度建设补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的短板,强化其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的职责。 ——“梯度推进”凸显区域发展新理念。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进梯度发展,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更容易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三个1亿人”凸显城镇化新理念。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真正的核心是人。 “报告要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际上就是要把去年底以来中央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真正变成政府工作的具体事务。”起草组成员说,改革是报告的一条主线,也是一个基调。 多倾听、多沟通、多回应,社会各界的期盼和智慧凝成政府工作的共识 “要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实施不间断的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话,让曾参与报告稿征求意见座谈会的山东小伙韩磊十分激动。 “没想到我的建议真的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对像我这样的大学生创业者太重要了。”3年前毕业的韩磊1月17日曾在中南海对李克强总理讲述了自己创业的艰难:缺乏启动资金、没有营业场所、银行拒绝开户。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广泛汇聚民智民意,成为《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的必有路径。1月底到2月上旬,李克强总理先后3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分别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科教文卫体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对报告稿的意见和建议。 到两会召开前夕,起草组共收到1138条意见,经过认真研究、汇总梳理和整合类似或重复意见后,吸收了327条。 全国人大一位城镇化问题专家就报告中提出的“三个1亿人”问题与总理进行探讨,并写信讲述自己的看法与建议。他的意见很大一部分被吸收到报告中。民进中央一位负责人就报告中“重点高校”一词表示异议,认为实际上并没有这么一类高校,建议更换为更准确的提法。起草组研究认为,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重点高校”一词社会上已约定俗成,更容易为群众所理解,就保留了这一提法。为此,国务院领导委托教育部负责人专门向民进中央这位负责人解释。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认真审议,全国政协委员积极讨论。党和国家领导人,各部门负责人以及报告起草组工作人员分赴各代表团、政协各界别,悉心听取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大会闭幕前夕,国务院根据这些意见建议对报告进行了修改,共修改了16处,比如:在“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一段,增加“发展普惠金融”,以使金融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中“积极推进农村改革”一段,增加“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适应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需要。 …… 企业家的呼声、专家学者的建议、人民群众的想法、社会各界的意见,从四面八方汇入起草组,使报告成为民意的“最大公约数”。 讲实话、交实底、出实招,以务实坦诚强化政府责任和担当 “我国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报告关于2014年的工作总体部署,首先从困难和问题讲起。从交实底到出实招,李克强总理对报告起草提出一系列原则要求。 ——对成绩要冷静思考,对复杂形势要辩证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要坦承担当。 “报告起草过程中,对于今年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怎么说,是有过热烈讨论的。”起草组成员说,这段话反复修改多次,目的就是既要交实底,又要增信心。 ——部署工作要突出重点、明确任务,措施一定要非常实,做不到的不要写。例如,报告提到“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增加到35元”,这是经过反复推敲计算、一直到把钱的问题落实了,才写入报告的。 类似的例子还有“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等。 实,不仅表现在内容上,也体现在形式上。 ——要创新、改进文风,注重提高报告的可读性和感染力。要让群众能看明白、听得懂;群众听不懂的,不要写。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 网友评论:这样的话好懂、给力! “这样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让人感觉亲切、有力度。”全国政协委员吴江说。扑面而来的清新文风,缘于自觉的追求。 ——只有对人民群众讲实话、交实底,才能取信于民。为此,起草组在内容上多用事实数据说话,把定量描述与定性表达结合起来;在文字上尽可能用群众能听懂的语言,减少一般性议论和生僻的专业词汇。 “报告既有‘人命关天’‘舌尖上的安全’等温情表达,也有‘向贫困宣战’‘向污染宣战’的豪情气魄,说到了老百姓心坎里。”全国人大代表卜昌森说,因为接地气,才更提士气。蓝图绘就,战鼓擂响。人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必将在开局之年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中国人民一定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再创辉煌。(参与采写:李延霞、姜潇、张艺) |
相关阅读:
- [ 03-13]两会评论:三个“1亿人”蕴含巨大内需潜力
- [ 03-13]严控之下北上广仍人满为患 “逃离”非治本良方
- [ 03-13]为法官系上“蒙眼布”
- [ 03-13]反腐越坚决,改革越顺利
- [ 03-12]两高报告向冤假错案“宣战”:要“纠错”也要“究责”
- [ 03-12]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通过
- [ 03-12]政协第十二届第二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通过
- [ 03-12]北京高院院长慕平:5年流失500余法官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