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国内>时政> 正文

香港激辩如何对待内地客 学者建议加强国民教育

2014-02-20 06:39 凌德 刘畅 陶短房 柳玉鹏 来源:环球时报责任编辑:陈玮 陈瑜辉
分享到:

“‘驱蝗’的代价可能将由香港整体来承受。”香港《明报》19日如此评价此次事件的影响。报道引用资深人代及建制派人士的话说,中央领导及主管港澳事务的官员也明白“反蝗”只是极少数人的行为,但内地省市人民及地方官员看在眼里,会否感到“未富先骄”的港人瞧不起自己,产生抵制情绪?这批香港年轻人中有人故意挥动港英旗,无疑再为内地强硬派提供了弹药,借此提议收紧政改及对港政策。《成报》援引香港立法会前主席范徐丽泰的话说,有“驱蝗”示威者高举港英旗,内地客会认为香港人很奴性,竟然喜爱英国殖民地多于自己国家。她说,“内地与香港关系犹如父子,如果你对我不孝,日后便会减少惠港政策。”香港《大公报》质疑说,正如反对派政客在网上所说,“驱蝗”只是一个开始,那么何谓“结束”?是以将香港变成野蛮之地,还是以香港“独立”告终?如果这就是反对派要的结果,市民要思考的是:香港未来会变成怎样的地方?

也有港媒提醒不必太认真。“认真你就输了。”香港《信报》借用网上潮语说,若对“蝗虫论”及“驱蝗行动”太认真,会让小事化大。这些团体以“蝗虫”比喻内地客,其实只流于“扣帽子”,似小学生以绰号取笑同学,(上接第一版)目的是激怒对方,打出“反蝗”口号也是如此,然后什么不用做就可成为“反建制斗士”。

“驱蝗”始作俑者是谁?香港《大公报》19日的署名文章认为,即便没有自由行,反对派政客也会编造出种种新的理由。真正原因是香港社情与民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过去香港人的勤劳低调、务实理性、崇尚专业的民风正在改变,鼓吹激进行为的做法不断受到年轻人的支持。之所以有这种改变,在于“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的严重缺失。香港《东方日报》评论称,香港极端本土主义近年有蔓延之势,由“城邦自治论”到“香港人优先”,由“反赤化、反殖民”到“不做中国人”,由挥舞港英旗到冲击解放军营地,思维与行为愈走偏锋。在中央眼中,这类行径已非两地摩擦这么简单,而是变相在撒播“港独”种子,在港实现“去中国化”。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教授郑赤琰19日对《环球时报》表示,少部分港人发动“驱蝗运动”,其实就是把内地人当成是“外国人”,反映出部分香港人的国民意识薄弱。郑赤琰建议,当局未来应加强国民教育,除了在学校推行国民教育外,可以考虑学习港英殖民政府,补贴香港公务员子女回内地读书,认识国情。另外,也可以考虑在国庆时邀请香港年轻人到内地参加活动。

朱世海认为,香港社会民主化程度较高,社会矛盾容易表面化,其中香港各阶层在利益上的矛盾、官民在监管上的矛盾、阵营在意识形态上的矛盾,都在某种程度上参与着内地与香港的互动。这将不断引起争议、摩擦、反思和协调,而两地关系将在磨合中前行。【环球时报驻香港特约记者凌德 环球时报记者 刘畅 陶短房 柳玉鹏】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