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给治霾“军令状”加点实干力度
2014-01-14 12:27 来源:光明日报责任编辑:刘玮 黄晓夏 |
分享到:
|
岁末年初,新加坡《联合早报》将2013年度汉字授予“霾”字。同样,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强国论坛等各家公布的2013年度汉字盘点中,“霾”字也频频上榜“十大”,成为该年度最无可争议的字眼之一。雾霾面前,无人能免,“霾”堪称过去一年来波及范围最广、应对最无计的民生问题。 尽管关于雾霾产生的机理和原因至今尚未有权威的解释,但是政府已经高度重视并行动起来。日前,为贯彻落实去年9月国务院公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保部与全国31个省(区、市)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地区质量改善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落实了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责任。为保障目标如期实现,国务院将颁布考核办法,每年对各省(区、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和任务措施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未通过考核的地区,环境保护部将会同组织部门、监察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并约谈有关负责人,提出限期整改意见。 纵观国务院所颁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综合治理力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调整能源结构”“严格节能环保准入”等十项具体措施,不可谓不全面;审视目标责任书中提出的各片区各省市PM2.5年均浓度下降情况,不可谓不细致;考察国务院提出的“通报批评、约谈、限期整改”等惩罚措施,也不可谓不周全。然而,无论计划书写得多缜密,责任书写得多豪壮,如果体会不到实效,或者也看不见实干,在老百姓面前,多少也会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今后几年,北京、天津、河北的PM2.5能否如责任书所指定的那样以25%的速度递减,山西、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等地PM2.5能否达到20%的递减速度,在雾霾产生机理还没有完全定论的当下,也许很大程度上还得看老天的脸色。但“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政府的领导层有没有以身作则,真正做到“尽人事”以“听天命”,则可能是民众更为关心的。 近日雾霾袭击珠三角,广州市启动环境空气重污染二级应急响应,采取公务车停驶20%、责令不稳定达标企业停止排放、建设工地停止产生扬尘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工序等响应措施;市长陈建华带头停驶公车,改乘地铁上班,就迎来了一片掌声和喝彩。公车停驶20%,市长乘地铁上班,其能减轻城市雾霾的作用只是微乎其微。然而民众却从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当中看到了自上而下的诚意,感受到了政府为了民生而真心实干的温暖和力量。 “君子之德风也”。且不说民众受到感染之后迸发出的无穷伟力有可能感天动地,就算暂时“无力回天”,对于这样的领导,百姓也会理解。如今,我们的“十项措施”已经全面,递减目标已经高远,如果能够在实施过程中,再赋予它以身作则的实干力度,贯彻它以率先垂范的担当态度,至少我们的心中将不再“雾霾”,而真正消除雾霾也就不远。 |
相关阅读:
- [ 01-14]福建省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治霾” 跨过省市地界“抓住”灰霾
- [ 01-11]乌鲁木齐遭遇重度雾霾天气
- [ 01-11]全国各地一周“霾”动态 雾霾依旧
- [ 01-10]防治雾霾,戴口罩更要调结构
- [ 01-10]网传“霾中含放射性物质” 专家辟谣:铀比金贵
- [ 01-09]“核雾染威胁说”迅速蔓延 专家称完全是混淆概念
- [ 01-09]李亚鹏感激民政局证其清白:北京有雾霾也有晴天
- [ 01-09]治霾“军令状”别虎头蛇尾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