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支柱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 中国不会出现“底特律”
2013-12-30 21:17 庞无忌 来源: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刘玮 黄晓夏 |
分享到:
|
中新社北京12月30日电 题:四大支柱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中国不会出现“底特律” 中新社记者 庞无忌 在中国审计署30日发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公告中,中央和地方政府各约1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债务规模,被多位专家视为处于风险可控的区间。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等专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债务总量风险可控加之偿债能力较强,类似“底特律”的城市破产情况不会在中国重演。 审计署当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底中国政府性债务的总负债率(年末债务余额与当年GDP的比率)为39.43%,明显低于国际通常使用的60%的负债率控制标准参考值。 审计署新闻发言人陈尘肇指出,从国际通常使用的负债率、政府外债占GDP的比率、债务率和逾期债务率四个风险控制指标来看,中国的各项债务率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同时,中国经济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将为债务偿还提供根本保障。 除负债率相对较低外,王雍君表示,中国各级政府有四大防范风险的主要支柱,有较强的偿债能力。 他指出,首先中国政府拥有庞大的公共资产,其中优质资产的数量巨大。 在中国的债务投资中,很大部分被用作公路、铁路、保障房、生态建设等公益性和基础性的项目。一方面这些资产能在后续产生财务回报;另一方面,机场、高速公路、铁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也能够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长。 同时,中国许多地方政府拥有充足的土地储备,这些土地可供开发、出租、出售,需要变现时,能够迅速形成现金流,用于偿债。与许多欧美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具有较强的资源调配能力。在出现局部风险时,可以通过全国性、全省性的资源调配缓解偿债压力。 此外,王雍君透露,许多地方政府也有较为充足的现金储备,而且大都处于可动用的状态。在出现偿债风险之时,稳定充足的现金流将能有效缓解风险。 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看来,对于债务风险的判断必须与资产相结合。刘尚希也认为,鉴于中央和地方有大量资产存在,中国约20万亿的政府性债务风险是可控的。 他指出,这些资产一方面是为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完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有些资产可以随时变现,偿还债务,降低风险。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专家提醒,目前地方债通过信托等非正规平台的投融资日益多样化。但由于这些融资渠道不在官方监管框架内,风险隐现。同时,由于缺乏在地方债方面的问责机制和借债的风险意识,恐会加剧地方“只借不还”的状况。 刘尚希认为,应将地方债纳入干部考核的范围内,开展离任审计,以打破“风险大锅饭”,避免将欠账留给下一任政府。 王雍君也指出,由于地方政府经常使用土地作为担保,向银行借债。这也导致一旦土地价格出现明显下跌,担保物价格下降,银行系统将受到较大的冲击,因此也需要降低地方政府性债务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完) |
相关阅读:
- [ 12-30]审计署发布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
- [ 12-28]市场观察:前任借钱后任还 地方债屡现小锅烙大饼
- [ 12-26]温州楼市“腰斩”真相:祸根是债务危机加跟风降价
- [ 12-26]铁路三万亿的债务凭什么国家埋单?
- [ 12-24]俄还清前苏联拖欠捷克芬兰与黑山36亿美元债务
- [ 12-24]“债务规模是GDP两倍”的风险隐忧
- [ 12-24]社科院:去年地方政府债务19.94万亿 须高度关注
- [ 12-23]“市政债”试点有望明年启动 肩负双重使命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