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国内>时政> 正文

三峡工程在争议中平稳运行10年

2013-12-15 17:16 刘紫凌 来源:新华网责任编辑:徐家傲 李艳
分享到:

新华网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刘紫凌 林晖 高亢)14日,三峡工程开工19周年。虽然从动议到建成,这一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工程引发的争议始终不息,但专家高度认可其运行10年带来的防洪、发电、航运效益。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调研组在长江流域多省市调研,计划编制长江经济带规划,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

1994年12月14日,经过长达40年论证的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动工。2003年,以水库135米正式蓄水、双线五级船闸通航、电站首批机组发电为标志,三峡工程投入运行。

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魏山忠说,长江最大的问题是防洪,而三峡工程仅防洪效益一项就功德无量,“因为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这位研究长江30年的专家说,长江流域的人口、淡水资源和粮食产量均占全国三分之一,GDP更占到约40%。

而在从汉初到清末的2000多年间,长江平均每10年发生一次洪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说,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最险要的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提高到了百年一遇。即便出现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可通过分蓄洪工程,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

三峡工程建成后已多次通过科学调度,及时拦洪、适时泄洪,发挥削峰、错峰作用,有效避免了特大洪峰与中下游洪水叠加给沿岸人民造成的安全威胁,包括接受了长江有水文记录以来第三大洪峰的全面检验。

曾因是分洪区而招商无门的湖北省公安县,如今在商业区附近的围城堤开了一道闸门“引资”,闸门外两个大型工业园区正在建设中,来投资建厂的不乏世界知名企业。

沈国舫说:“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会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关键要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从中国是否有能力修建到是否有必要修建,从巨量的淹没损失到工程建设经济效益,从上游泥沙淤积到下游生态环境影响,三峡工程几乎遭遇了一个水利工程能够引发的所有争议。实际上,全国人大1992年通过三峡工程建设决议时,反对和弃权票占了近三分之一。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反对意见,三峡工程的每一步,都走得格外小心。”

一年前,中国工程院组织近180名院士和专家,评估三峡工程自2008年首次试验性蓄水以来的工作。评估组组长沈国舫认为,三峡工程从最初设计到可行性研究,从大坝建成到试验性蓄水,体现了“科学民主、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峡集团早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三峡电站10年发电总量已突破7000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燃烧2亿多吨标准煤,减少了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的排放,节能和环保效益显著。

此外,三峡工程改善了重庆至宜昌660公里河道通航条件,万吨级船队可从上海直达重庆,船闸货运总量10年间增加了5倍超过亿吨,运输成本也降低了约三分之一。

如今,长江上游地区80%以上的冶金、装备制造、电力、汽车等产业均临江布局,综合交通货物周转量的一半通过水运完成,90%以上的外贸物资也依靠水运周转。

尽管三峡工程综合效益显著,公众依然没有停止讨论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包括生态环境、气候变化、地质灾害、移民发展等问题。

三峡质量检查专家组成员高安泽认为,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但有些争论脱离科学常识,把所有问题都怪在三峡头上是不对的。

他以三峡大坝阻挡大气环流,导致长江流域气候异常,出现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灾害的观点为例,指出不足200米高的三峡大坝,不可能阻挡在数千米高度上进行的大气环流。

但他确实关心三峡“清水下泄”对中下游造成的影响。由于大坝拦蓄大量泥沙,三峡下泄的水流含沙量较低,容易冲刷河道,造成同等流量下长江水位降低。

高安泽说,这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长江中下游的观测和研究,妥善处理可能面对的问题。(参与采写:李斌、俞俭、黄艳)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