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国内>时政> 正文

人保部副部长解读渐进式延迟退休:首选低龄人群

2013-12-11 07:21 来源:央视网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分享到: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最近,关于退休年龄的事,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有人觉得早点退休有保障;有人觉得多干几年收入高;有人说早退能促进青年人就业;有人说晚退能缓解老龄化压力。说得都有理,可怎样才最有利?十八届三中全会,着眼全局和长远,提出了“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改革方向。这究竟有什么好处?

近日来,“延迟退休”被人们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句话传达出两个信息,一是“延迟退休”势在必行,二是指出了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基本原则——“渐进式”。那么,延迟退休将会如何“渐进”实施呢?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第一是要有一个预告期,提前几年告知社会,第二就是要分步走,可能会首先考虑年龄最低的群体、专业工作者,从他们先开始。

曾有传言,延迟退休对公务员有利,政策可能会从机关事业单位开始做起,对此,胡晓义也明确答复:没有听说有哪个人提出过。

除了分批实行的策略之外,“延迟退休”在具体的实施细节上也会体现出“渐进式”特点。胡晓义表示,应该采取小步徐趋的办法,就是一年提高几个月,一步一步来,用较长的一段时间来逐步完成平滑过度。

其实,“延迟退休”这个词从提出开始,就一直处在争议之中。顾虑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延迟退休”是否会影响年轻人就业。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字,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即将过去的2013年也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年轻人现在找工作都难,老年人再延迟退休,会不会让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呢?

胡晓义说,实事求是说,这种顾虑是有道理的。从短期看可能会有一些矛盾,但看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从长期看我们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会发生变化,必须未雨绸缪。

去年,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首次出现了绝对下降的现象,比前年减少了345万人。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高峰正日益逼近,按照测算,2030年前后我国将进入到老龄化高峰,到2053年左右,会达到峰值,届时,老龄人口可能超过4亿8000万,占整个人口的35%以上。

除了劳动力大大减少之外,养老金的缴费人员和领取人员之间的比例也会日益严峻。如今,这种变化已经在发生。比如:2007年,我国还是6.85个劳动人口养一个老人;5年后的2012年,已经变为4.83个劳动力养一个老人。

正在变化的还不仅仅是这些。胡晓义表示,过去16岁就上班了,现在22岁大学毕业,甚至读了研究生,24岁 25岁才能就业,如果还是维持较低的退休年龄,就意味着创造财富的人越来越少,消费财富的人越来越多。

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可以让我国的养老金增收节支,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但是,前不久有一项调查表明,超过九成的人反对延迟退休,主要是认为晚领取养老金将使自己的利益受损。对此,胡晓义表示,未来的政策会考虑到这个问题,绝不让多劳动的人吃亏。实际上工资的增长是比养老金的增长要快的,多工作一年,多缴费一年,工资的基数就更高,将来国家调整养老金待遇的时候,调整的基点比别人高,得到的也更多。

此外,还有一些人不愿意延迟退休是基于心理上的不平衡,被质疑最多的是养老金的双轨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退休后却能享受比企业职工更高的养老金待遇,这种养老金的“双轨制”一直被视为养老制度的最大的不公。《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胡晓义表示,应当积极地推进改革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也就是说逐步实现并轨。

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实行了60多年,对这一群体的养老保险改革同样会遵循“渐进式”的原则。

总的来说,未来机关事业单位也要实行和企业类似的模式,即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要改变现在以退休前工资额的一定比例来计发养老金的办法,改成按照缴费年限的长短,缴费的多少计发养老金的办法。

渐进式延迟退休,既符合国家的发展要求,又保障了百姓的切身利益;既考虑到大家的经济收入,也照顾到不同群体的利益平衡。更重要的是,决定还提出了“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和“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等综合措施。总之,在渐进延长退休时间的同时,退休人员的利益也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