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国内>科技> 正文

评论:“嫦娥”无意惹“尘埃”

2013-12-01 22:32 吴庆才 来源: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徐家傲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中新社北京12月1日电 题:“嫦娥”无意惹“尘埃”

中新社记者 吴庆才

“人类第一个向往登上月球的人是谁?是中国古代一位美丽的姑娘。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是一位美国人。那位中国姑娘就是嫦娥,那个美国人就是我。”

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者——阿姆斯特朗上个世纪80年代这一席话曾让中国老一代航天人五味杂陈:探月,中国人醒得很早,但起得太晚。

在阿姆斯特朗于月球上寻找“一个带着大兔子的可爱姑娘”44年之后,作为那个姑娘的故乡,中国2日终于将向月球派出了第一位“使者”——一个身披金色外衣的月球探测器将飞向月球,它被命名为嫦娥三号,而它怀抱的月球车被命名为玉兔,两者均源自中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

尽管这段充满浪漫色彩的旅程比美苏晚了四十余年,即便如此,当嫦娥三号奔月时,还是惹起一阵尘埃——不单是月球表面的尘埃,还有政治的“尘埃”。

正如过去十年中国每一次航天技术进步一样,是次“奔月”同样伴随着“杂音”。有美国宇航局官员声称,嫦娥探月任务可能会危及美国的探月任务,该国月球大气和尘埃环境探测器LADEE目前已在绕月飞行。

与此同时,“太空竞赛”与“军事目的”的老调又一次被重弹,这些言论传达的是所谓“中国太空威胁论”,折射的是西方社会对于中国人对月文化和科学近乎图腾式的敬畏缺乏足够了解。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月亮便有着强烈的向往情结,仅李白诗全集中与月有关的诗就达320首之多。“嫦娥奔月”传说也是这种“月亮文化”的结晶。可以说,此次“奔月”不仅承载着中国科学家的梦想,更是中华民族等待千年的天地之约。

以“嫦娥奔月”传说来命名此次探月之旅,是一种向“和为贵”的中国文化致敬的善意之举。中国传统文化中,与激越强烈、狂飙巨浪相比,和谐、随顺历来更占上风,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偏爱阴柔与宁静的月亮的原因。

今天,中国在人类登月活动中止约四十年后重启嫦娥工程,不仅是为了圆中华民族之梦,也是对科学执着追求的“万户式”精神的延续,作为明朝士大夫的万户曾试图利用火箭飞天,他因此成了人类历史上首位为航天事业献身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嫦娥三号,也是在向阿姆斯特朗致敬,或者说是向科学致敬。

正如阿姆斯特朗属于全人类一样,嫦娥的故乡虽然在中国,但“嫦娥”属于全世界。

从贫穷落后走向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的中国,给世界带来的是更多的安全因素,这值得全世界为之喝彩。遗憾的是,一些国家的政客至今抱持冷战思维,对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不由自主地“恐惧”。

这种“恐惧”也会导致某些行为的“失据”。例如,中国一直被排除在主要大国参与的国际空间站之外;又如美国会通过的一项“沃尔夫条款”禁止美国宇航局与中国进行任何形式的合作。

那些政客担心,有朝一日中国会取代美国成为太空霸主。事实上,中国从未有独霸之野心。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的是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而当年,人们犹记得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插的是一面美国国旗。

今年7月,有美国议员甚至提出议案,要求美国政府在月球上建立一个国家历史公园,以“保护阿波罗登月地点”。此举用意不言自明,好在嫦娥三号预定的降落点距离美方最近的登月点(阿波罗15号)也有超过1000公里远。

与美苏“太空争霸”不同,中国的太空之旅并没有对抗和挑衅意味。今天的中国,是太空领域的后来者和平等探索者,而不是“攻擂者”。

必须认识到,美国仍是头号太空大国,是唯一能把航天器送上火星的国家。中国与美国之间隔着不止一个阿姆斯特朗的距离。

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中国二十一世纪初才启动探月计划,短短十年便已成美、俄之外惟一能独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进展值得各国严肃对待。

中国探月之举不过是顺应了“大国该做大国该做之事”的逻辑,是和平发展的中国赢回人类文明进程的话语权的必然。就在四十余年前,当美苏争相把航天员送上太空时,毛泽东也只能感慨:“我们怎么能算是强国呢?我们甚至无法把一颗土豆送上太空。”

这就是历史的逻辑。

任何一个国家试图压制太空探索都不会有前途,唯有合作才是双赢之道。举例来说,假如中美能进行合作,那么嫦娥三号登月对以分析月球尘埃为目标的美国探测器LADEE而言,就是一次独特的机遇,而不是威胁。

正如许多科学家指出的那样,在必要的时候,中国飞船也能扮演美国宇航员在紧急情况下的“避难所”乃至承担救援任务,美国同样也能对中国提供类似援助。

这一切听起来很美好,但实现这一愿景的前提是,美国政客们必须首先意识到:月球太圆,一个国家的手再大也抓不牢。(完)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