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昌11月30日电 (记者 张子扬)12月2日凌晨1时30分,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而在发射场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将为“嫦娥三号”顺利升空“保驾护航”。 据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建43年来,已承担了83次航天发射任务,实现了1997年以来59战全胜的辉煌业绩,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跃居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行列。 此次为了“嫦娥三号”发射不“带病”上天,发射场有多项关键技术进行突破: ——完成设备设施升级改造。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专家介绍,他们先后建成了远距离测发指挥监控系统、测控指挥监视可视化系统、通信设备集中网管系统、气象信息网络传输系统,完成了包括改造光学仪器、测控设备更新换代、严密组织特燃特气筹措等。 ——实施发射塔架可靠性增长。对承担嫦娥三号发射任务的二号发射塔架进行状态转换复查、检修维护、例行试验、加注供气系统等适应性改造;三号发射塔架改造明年年底完成,将由单一发射长三甲火箭拓展为多型号火箭,发射场具备年执行15次任务能力。 ——建立气象预报精细化系统。针对西昌地区高空风和寒潮降温等影响发射的重要天气因素,对40年来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比对,对8000米到12000米的高空风进行精确预测,建设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实施场区精细化预报,把数值预报从5公里范围缩短到3公里,气温预报误差不超过1度,极大提高了预报精细化程度,为“零窗口”发射提供技术支持。 ——优化组织指挥和任务流程。据了解,针对这次任务窄窗口的特点,完善各类方案预案,研制不同窗口使用的软件版本,细化发射场3大系统11个分系统具体职责,逐时段明确各系统状态、指挥口令、测试操作要求,执行航天发射时间由2个月缩短为21天,两次任务状态转换时间由半个月缩短为5天。 ——大幅提升试验指挥智能化程度。通过远程监控、数据融合、高清显示等先进技术,构建全域覆盖、高速宽带、业务综合的一体化试验信息系统,大力提高试验设备设施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水平,实现系统间信息共享和综合集成,实现设备设施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可视化水平。(完) |
相关阅读:
- [ 11-30]中国“嫦娥”将探月:“绕”“落”“回”三步走
- [ 11-30]长三乙运载火箭将迎第25次出征:按首飞标准助嫦娥落月
- [ 11-30]嫦娥三号将于12月2日1时30分发射
- [ 11-30]“嫦娥三号”探测器将于12月2日1时30分发射
- [ 11-30]“嫦娥三号”即将出征 入轨精度提高3倍多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