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9日电 (贾兴鹏)原本提供社会保障的公积金,近来却越来越成为某些组织和个人赚钱牟利的工具。公积金套现,成为一个几乎公开的产业。人民网财经记者暗访发现,公积金套现成为了一个地下产业链,中介帮忙造假、伪造资料,然后收提取人中介费。调查发现,取10万元公积金,中介要价4300元。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公积金套现的服务费,一般都在提取金额的10%,更高的甚至达25%。 代取公积金市场无处不在 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天桥马路都能见到印有“取公积金”的小广告,这些小广告制作简单,只有一个电话号码。而在网上,记者在百度上输入“取公积金”的关键字,页面立即出现上百家中介机构,专门帮忙提取公积金。 “本公司为广大客户办理北京公积金提取、北京住房公积金提取、北京市公积金提取咨询等咨询服务。我们以客户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凭着多年的经验,一流的团队精神,为社会各界客户解决燃眉之急。”、“当日办理,3日办完——根据您的个人信息,我们及时为您办理备案,登记等所需手续。”、“事后付款,无忧服务——成功办理后,收取费用,无任何风险。” 这些中介机构甚至“复制”和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页一样的页面,直接公布银行账号、公司地址等。?在淘宝网上,可以直接搜出公开办理公积金套现业务的店铺有上千家,这些店铺打着“公积金业务咨询”“公积金代理服务”的旗号,号称“全天24小时服务”“跑腿代办、性命担保、手续正规、安全合法”。 伪造购房资料套现 要价4300元好处费 人民网财经记者随机在网上找到一家名为中青国信的中介机构,按照页面上的提示与客服取得联系,记者表示想提取10万元的住房公积金。记者称自己不具备提取公积金的条件,一名自称和先生的客服表示,不具备条件没关系,他们可以以租赁房屋的名义,帮记者提取公积金。 和先生表示,租房的名义,需要记者承担提取总额5%的税,以及700元的中介费。记者称5%的税太高,和先生随后表示,走购房的名义,记者只需4%的税加300元的费用。 “但是我现在并没有购房啊?”对于记者的疑问,和先生解释,他们可以帮忙弄一套假的购房资料。“购房资料能伪造?”和先生进一步解释,房产证、购房合同这些都是真的,只不过把记者的名字加在上面,以夫妻双方购房,配偶可以提取公积金的办法操作。 “那岂不是要把我的名字作假到另一个住户的身上?”和先生神秘地说,这个你就不用管了,只需要按他的要求把自己的资料准备一份,快递给他就行了。随后,和先生表示,如果要取10万的公积金,需要4300元的服务费,并且要先将3000元打到他提供的支付宝上,等事成后再付款。 “万一公积金中心或者单位查出来怎么办?”记者还是不放心他的这种办法,和先生补充到,这种办法万无一失,他们已经操作了很多次了,并且如果住房公积金要查,也是查配偶那边的信息,而在他们的操作下,“配偶”买房的信息是真实的。 最后,和先生表示,为安全期间,整个交易过程双方都不见面,采用快递的形式传送资料。而记者提交了基本资料后,他们三天就能把购房提取公积金的材料弄好。 公积金套现案剧增 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住房公积金应当用于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而最近几年来,套取公积金的案件飙升。 2013年3月,广州越秀区犯罪嫌疑人杨某拿着中介为其伪造好的资料,在某银行提取了住房公积金55000元,并通过郑某向中介人员支付中介费24000元;上海证券报也报道,自2010年起,一犯罪团伙在广州收买银行员工以及出租屋管理中心人员,非法提取公积金。不到两年半,共涉嫌为他人非法套取住房公积金1470宗,总计金额高达6942万余元;而今年5月,成都公积金中心就与公安机关联合开展了打击骗提行为的专项行动,已查处骗提行为20余起。 中豪律师集团(四川)事务所则金华律师表示,住房公积金套现的行为涉嫌违法,有关单位和个人可能涉嫌构成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涉嫌构成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还涉嫌构成非法经营罪等。 |
相关阅读:
- [ 11-08]20人日接万个电话 网友吐槽北京公积金难打通
- [ 11-07]广州“一房两证”无缘公积金贷款 银行不得误导
- [ 10-26]公积金提取政策“10年N变” 评论称有关部门当反思
- [ 10-13]公积金从“沉睡”到“吃紧”折射尴尬利益格局
- [ 10-13]武汉回应公众质疑:用公积金建公租房不会挪用本金
- [ 10-12]多地住房公积金闹“钱荒”伤害刚需群体
- [ 10-12]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回应贷款难 称“不差钱”
- [ 10-11]部分地区售楼怪相追踪:公积金审批难开发商不欢迎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