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提防城镇化“虚热”不能止于媒体说说而已

www.fjnet.cn 2013-11-05 17:02  刘文宁 来源:工人日报 我来说两句

希望媒体的报道能够形成强大的警示效应,让决策者在手握画笔,准备为城市未来绘制美好蓝图时,能小心落笔,谨慎着墨。而更为可靠的自然还是制度的力量,比如,对城市重大发展决策要强化审批把关;要引进更充分的、科学的论证;完善官员政绩评价机制,引导地方决策者决策时,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长远谋划。

《人民日报》近日刊文披露,一些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热衷于造“新城”,动辄规划数十平方公里的新区、新城。由于缺乏合理规划,不少“新城”成了“空城”,房地产泡沫蔓延的风险、土地资源浪费的阴影、过分依赖土地财政的隐忧,也渐渐浮现。

个别地方新城变“空城”、城镇化“虚热”现象,是近来不少媒体报道的一个热点。一个月前同样这家媒体就报道过,不少地方新城新区建设数量过多、规模过大、标准过高,“造城盛宴”风险大。之前,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也曾有代表委员警示,一些地方把城镇化理解为“建广场”、“种房子”,缺乏产业支撑下,造出的只是“空城”。现在看来,代表委员的警示并没有阻止一些地方盲目建新城的脚步。

正如专家强调,城镇化是我国今后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怎么迈、走多快,各地正处于实践摸索之中。从一个来自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的调查数字,可以看出各地的急切与热情。在调查的12个省区中,12个省会城市都要建新城,144个地级城市中有133个要建新城。

而舆论对“造城盛宴多风险”的警示,是出于对个别地方城镇化建设走样的担心和忧虑,是在表达一种主张:这种只“种房子”而忽视人的城镇化的做法,不是我们想要的城镇化。说到根子上,一些地方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急切与热情,应当基于科学发展的理念,应当充分考虑它最终是不是有利于全面改善民生,能不能让当地百姓日子过得更滋润,是不是能够促进当地持续健康发展。

局部并不能代替整体。我们在看到一些新城变“空城”的同时,也有必要看看其他地方城镇化建设的成果。除了建新城最成功的上海浦东之外,在不少地方,当地方经济的发展积累了相当实力,投资兴旺,外来人口大量进入,原有城区限制了新兴产业及企业的扩大投资,难以容纳常住人口的生活和工作,这时,拓展城市发展的新空间,在更大的面积上重新划分城市发展的功能,是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地区发展的理性选择。

事实上,在一些地区,新城区一片繁荣,大量人口迅速进入,各项配套设施日趋完备,百姓居住生活条件改善,新老城区形成发展互补,经济寻找到新的增长点,这样的城镇化建设无疑利国利民。

只是在“一窝蜂”之下,难免鱼龙混杂。除了3年前媒体报道过“鄂尔多斯50亿建新城如鬼城,清洁工比行人多”之外,媒体对新城变“空城”的报道多是笼统指向,并没点名。那么,那些既成事实的、新城建起却“白天不见人,晚上不亮灯”的地方,估计没谁会主动承认自己决策失误;而那些尚未既成事实,正在筹划建新城的地方,媒体的报道能不能起到一定的警示效用呢?

一个地方该不该建新城、建多大规模的新城,一个决策做出,将可能影响千万百姓的生计,涉及数百亿上千亿的资金走向,事关一方未来几十年的兴衰。如果决策得当,新城建设为城市发展赢得了更大的空间,提升了百姓福祉,促进了当地发展,自然是皆大欢喜;如果决策失误,大量资金虚掷、浪费,大面积土地荒芜,地方债务压力加大,民生改善受到遏制,民间投资受到打击,代价无疑十分沉重。

因此,我们希望媒体的报道能够形成强大的警示效应,让决策者在手握画笔,准备为城市未来绘制美好蓝图时,能小心落笔,谨慎着墨。而更为可靠的自然还是制度的力量,比如,对城市重大发展决策要强化审批把关;要引进更充分的、科学的论证;完善官员政绩评价机制,引导地方决策者在决策时,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长远谋划,少一些追求眼前GDP的冲动,多一些责任担当。

评论员 刘文宁

  • 责任编辑:陈玮  黄晓夏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