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11月3日电(记者 周强)在一周之内,广州国企越秀集团旗下的越秀地产和中国市值最大的房地产发展商万科纷纷入股商业银行。尽管各有各的算盘,但在业内看来,更多是房地产业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的新尝试。更有专家认为,金融地产时代正加速来临,利益与风险均在成倍放大。
“地产做到最后就是做金融”
日前,中国市值最大的房地产发展商万科对外称,拟通过旗下子公司以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H股在香港的首次公开发行。预计此次认购的股份数量不超过883986000股,最终认购结果将取决于实际发行情况,按每股3.88港元的定价上限估算,万科旗下子公司此次认购金额将不超过34.3亿港元。
公告显示,徽商银行总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一家城市商业银行。而万科是5位基础投资者中手笔最大的一位。这是万科首次入股银行,一旦徽商银行完成上市,万科的持股比例将在8%左右,超过安徽省能源集团成为徽商银行最大股东。
万科董事会秘书谭华杰表示,万科参股商业银行是为了帮助公司率先向客户提供国内领先的社区金融服务,提升公司在全面居住服务方面的竞争力。
无独有偶。10月26日,越秀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越秀地产对外宣布向创兴银行全体股东提出部分要约收购,以每股35.69港元现金收购最多不超过75%股份。收购全部75%股份所涉及金额约为港币116.44亿元。
成立于1948年的创兴银行现在香港设有总行及51间本地分行,并拥有全金融牌照。这对于靠地产发迹的越秀集团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机遇,可以进一步丰富越秀企业集团的金融服务经验。”也正符合越秀地产一贯以来的运营思路:“地产做到最后其实就是做金融”。
拓展新融资渠道的尝试
在业界看来,撇开企业赚取利润的众所周知动机,地产与银行的“联姻”更多是拓展新融资渠道的尝试。一直以来,房地产业融资是以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为主,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的直接融资成本又太高,因此,房地产业对直接融资的意愿蠢蠢欲动。
“以万科为例,这次认购是它获取低成本融资的一个方式。如果从其他银行拿不到贷款,从入股企业更容易进行低成本融资。”盛富资本CEO黄立冲说,“企业控股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一直都是趋势。从上市公司管制角度讲,要考虑公允性,但从实际操作来讲,银行给自己股东贷款肯定会更宽松和容易。”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说,房企“染指”银行,有利资本市场发展与调整融资结构。“控股银行可以为房企带来融资创新,其好处远甚于信托、基金、海外发债等融资方式,今后开发商与银行深度融合发展将成行业发展大趋势。”
不少分析人士还表示,在每次的季报、年报中,上市银行都是最赚钱的“高富帅”。即使在今年饱受利率市场化冲击、坏账风险侵袭等不利因素影响,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大幅放缓,但16家上市银行上半年仍净赚6117亿元,占据了全部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银行旱涝保收、利润丰厚,而近两年来,中国房地产迎来大反弹,甚至部分危及资金链,有理由猜测这是房企居安思危的风险防范。”经济分析师朱大鸣说。
或成倍放大风险
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国内房企在房地产业务外形成多元主营业务的比例并不高,较多的是在行业内形成纵向一体化的多元经营。在尚未完成转身之际,缺钱、缺地、缺政策红利已成为当前房企面临的普遍困惑。
一直以来,银行缺项目,房企缺资金,二者合作仿佛是一对孪生体。然而,随着房地产泡沫呼声再起,银行不良贷款甚嚣尘上,房贷额度收紧等一系列利空因素影响下,银行与房企的生态关系正在悄然转变,这无疑加快了地产涉足银行的步伐。
“有了自己的控股银行,房企的境遇将大为改善。对于购买本企业产品的客户,完全可以让其通过自己入股的银行来办理按揭贷款,在房贷额度收紧的情况下,更有利于打造企业销售的核心竞争优势,同时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来自CRIC研究中心的分析师表示。
有专家表示,自2009年开始,房地产金融化已呈现加速态势。“继中国泛海控股集团、鲁能集团、绿地集团、复地集团、华润置地集团、侨鑫集团、星河集团、莱蒙集团、越秀集团进入银行业之后,纯房地产公司万科入股商业银行可谓是一个里程碑事件。”谢逸枫说,“不论是利润多元化,还是融资渠道扩宽,这表明房地产金融时代正加速到来。”
朱大鸣指出,地产和金融相互渗透,在看到利益的同时也必须防范风险。“不可否认,金融业从来就是风险相对较大的产业,特别是当前闹钱荒的背景下,银行资产配置不当,地方债与影子银行都有可能拖累金融业,同时也可能会对房地产业造成冲击;而房地产市场一旦发生紊乱,也势必会影响金融安全。二者捆绑,风险也将成倍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