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保天下无饥寒 以法治织牢困难群众“最后一道防线”

www.fjnet.cn 2013-10-30 22:53  邹卫国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我来说两句

人民网10月30日电(邹卫国) 天下无饥寒,是千百年来中华仁人志士追求的梦想,这个梦想正在加速走入现实。

10月3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提出推进以法治方式织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网。会议提出,编织一张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确保网底不破,保障他们的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这是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重大进展。

无论什么样的社会,总会有一部分人因为疾病、自然灾害等各种原因陷入贫困,甚至于发生危及生存、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的事情,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规则就是优胜劣汰,这就需要建立一种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存发展权利的制度,让弱者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

近年来,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民生的政策,其力度之大、效果之好,前所未有。在被认为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的社会救助方面,我们已经作了很多有益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正如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所提到的,也存在着保障不够,落实不力、制度“碎片化”等问题。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有针对性地破解难题,为社会救助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以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立足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抓紧把已有的经验措施上升为法规制度。依法治国是我国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对法治的强调,表明了在法治已经成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背景下,更加强调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依法而治还意味着:这些制度建设,不会因为法律之外的社会规则而朝令夕改,也不因为领导人的变动而忽兴忽废。这将让人民群众消除后顾之忧、安心创业就业,对于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当然,社会救助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重在“扶危济贫、救急救难”,不是构造一个“养懒汉”的制度。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强调,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并确保宝贵的社会救助资源真正用于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监督体系必不可少,各级政府要依法履责,增强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并且严肃查处骗取、挪用、侵占救助款物等违法行为。

社会救助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和安定稳定,以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将形成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基石,将对最终实现“天下无饥寒”梦想,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 责任编辑:陈玮  陈瑜辉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