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多家大型民企提交办银行申请:民营银行的春天来了吗?

www.fjnet.cn 2013-10-04 16:09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新华网北京10月4日电(记者 郭信峰张钟凯)近日,中国监管层对民营银行设立频频释放“积极”信号,一向嗅觉敏锐的各地民营企业纷纷筹划申请设立民营银行。专家表示,民营资本兴办银行仍需配套制度保障,服务实体经济任重道远。

今年6月以来,新一届中国政府多次提出探索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试图建立更加市场化的金融系统,激活长期受困于“融资难”的实体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6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让市场初步嗅到政策开闸的气息。会上提出,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半个月之后,这一动向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再次得到明确。

据统计,目前已向中国相关监管机构提交设立银行申请、初步通过名称核准和准备申请的民营企业达到几十家,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江浙一带,其中不乏苏宁云商、腾讯控股、香江集团等大型民企的身影。

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公示显示,仅9月当月,包括国民银行、苏宁银行等5家民营银行的名称获得核准。而在6月到8月期间,前海银行、华商银行等4家企业的名称也获核准通过。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这些民营银行仅仅通过工商部门的名称核准,最终能否成立还要经过中国银监会等监管部门的审批核准。但这已表明,中国民营企业向民营银行进军的步伐再进一步。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市场对设立民营银行期待已久,近期的申请热潮反映出中国多年以来积压的设立民营银行的巨大需求。

“中国的金融体系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为主,真正的民营银行屈指可数。尽管这些银行服务小企业的业务开展多年,但经营得确实不尽如人意。”庄健说。

目前,中国民间资本主要以参与发起设立、增资扩股和在股票市场买入股份等方式入股银行业。自1996年中国首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成立以来,发展以民间资本作为主要发起人的民营银行进展缓慢。

数据显示,民间资本参与银行业的份额占比并不算低。截至去年底,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45%,城市商业银行中达54%,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中超过90%。

分析人士认为,资本准入和机构准入是两个不同概念。尽管民间资本参与银行业所占份额不低,但出于防范金融风险、保障存款人等相关方权益考虑,中国监管层对民营资本发起设立的银行机构准入一直以来持审慎态度。

著名经济学家王连洲说,相对于实体经济的改革,中国金融改革是滞后的,目前已到了推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阶段。设立民营银行有利于打破大型银行对市场的垄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满足中小企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

“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不会改变以大型银行为主的格局,但将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王连洲说,同时民营银行将会倒逼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和提高服务水平。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监管层对于设立风险自担的民营银行的思路越来越清晰,相关工作有望进一步推进。今年7月,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披露设立民营银行的基本要求,即发起人承诺风险兜底,避免经营失败损害存款人、债权人和纳税人利益。

9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明确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并提出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9月29日中国银监会发布通知,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在上海自贸区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以及与中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合资银行。

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民营银行概念股近一个月以来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不少概念股股价飙升。例如苏宁云商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近六成,却在近一个月内股价大涨近70%,被认为有资本炒作之嫌。

业内普遍认为,民营资本发展民营银行是为了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此次民营银行设立的重要条件在于“风险自担”,在存款保险、银行破产制度等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民资大规模进入银行业还有待更多实质性规则出台。

“相对于西方国家,中国习惯于严控金融准入门槛。我认为,可以降低民营资本进入的门槛,但是制度、监管要到位,风险控制要加强,从而保护各方的利益,民营银行要能真正服务实体经济还任重而道远。”王连洲说。

  • 责任编辑:陈曦  陈曦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