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瞭望:“以房养老”争论折射养老焦虑

www.fjnet.cn 2013-09-21 06:55  杨琳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我来说两句

“以房养老”争论折射养老焦虑

文/杨琳

国务院9月15日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将有规划地试点“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以房养老”的具体操作办法和实施计划,有望明年一季度出台。

住房和养老,中国人最关注的两大民生焦点一经结合,社会舆论便“炸开了锅”。与“延迟退休”引发的舆论冲击波一样,热议“以房养老”的背后,透射出公众的养老焦虑——我国现有的养老保障体系,到底能不能在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冲击下,稳稳撑住?

肇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好似一道分水岭,带来了一系列的利益扭转——改革前数以万亿计的“历史欠账”谁来补偿?“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模式下,2万多亿元“个人空账”怎样做实?缴纳保险的劳动人口日渐缩减,领取养老金的人群正在扩大,怎么保持收支平衡?城镇职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农村和城市居民等群体间的养老保障差距如何缩小?

当银发浪潮袭来,尤其是随着上世纪“婴儿潮”时期出生的“60后”即将步入退休年龄,20多年养老改革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正在被推向前台。

这些问题绕不开,也躲不掉。“延迟退休”、“以房养老”等微调式改革恐难力挽狂澜。唯有从养老保障模式本身的根本性问题入手,在新一轮改革攻坚中,根据新的发展形势作出新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政府的政策选择更为关键。

虽然,化解13亿中国人的养老焦虑不能只依赖政府,但是调整二次分配的利益格局,却是政府的不二职责。填补养老金的历史欠账,是依靠国有资产的划转和返还,还是要让已达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再多交几年养老金;缓解社保基金的收支压力,是靠政府加大投入并提高基金运营效率,还是要让老百姓抵押出平生最大的家庭固定资产(房子),缩减代际财富积累。在这些关节点上,政策的取向必须明确。

很多人担忧,“以房养老”会不会进一步拉大本已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这同样取决于政府的政策选择。将房产与养老捆绑,到底能使哪部分群体受益,改革中间的“制度缝隙”能不能好好填补,是任由问题发生了再去善后,还是重视“顶层设计”在制度建立之初就严控风险。这一切,都有待各级政府通过改革实践给出答案。□

  •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