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国内 > 社会> 正文

面膜大王美即51亿卖身欧莱雅 看淡前景选择傍豪门?

www.fjnet.cn 2013-08-19 13:11 谢 岚 来源:新华网我来说两句

美即此次风光嫁入豪门欧莱雅,业内不乏担忧之声,担心其重蹈小护士在欧莱雅旗下的尴尬处境

继小护士、羽西之后,又一本土日化品牌投入到全球最大化妆品公司欧莱雅的怀抱。8月16日,全国市场占比最大的面膜品牌公司美即控股宣布已和欧莱雅集团达成协议,欧莱雅将以6.3港元/股的价格收购美即全部股份。以美即全部已发行的约10.4亿股股份计算,这笔交易总价值高达65.38亿港元(约51亿元人民币)。

美即在发给本报记者的声明中称,加入欧莱雅集团将有助于美即借助其全球的研发优势及其国际化战略平台,为美即品牌发展和提升提供长期有效的支持。而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美即选择在一个最好的时候卖出了高价。不过,有人担忧,这一本土日化品牌或步小护士后尘,嫁入欧莱雅之后被雪藏,风光不再。

“花落”欧莱雅

美即品牌在中国日化行业的细分领域面膜市场拥有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被喻为中国面膜第一股。来自AC尼尔森的数据显示,2012年美即品牌在中国面膜市场的份额为26.4%,位居行业第一的位置。

自7月底以来,市场就盛传美即拟出售,多家日化巨头成为潜在买家。A股上市公司上海家化一度成为“绯闻”对象,不过随后,上海家化董事长葛文耀对此亲口予以否认。

最终,美即选择“花落”欧莱雅。在声明中,美即表示,此项新的发展战略将充分提升美即的发展能力,开拓市场空间,这不仅符合美即及其股东的最大利益,也将惠及美即的员工、合作伙伴和客户等相关团体以及面膜行业的整体发展。

欧莱雅方面亦直言看中面膜业务在中国的市场前景以及美即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在声明中,欧莱雅中国称:美即专注生产化妆品面膜,其2012年的营业额约为1.5亿元(较2011年增长29%)。面膜是中国化妆品市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美即旗下的MG是中国该产品的一个领导品牌。“通过与欧莱雅大众化妆品部旗下现有品牌的良好互补,MG美即品牌将使中国消费者获益。”

看淡前景选择傍“豪门”?

欧莱雅方面也开出了一个不错的价格,6.3港元/股的收购价比美即在联交所此次收购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市价5.05港元/股溢价了24.8%。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美即恐怕是对未来长远发展信心不足,所以选择了在最好的时候卖掉了自己。

“美即为什么卖掉?”在广州尚道女性营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桓看来,其背后的原因一是创始人多年来确实太累了,但套现并不多;二是做得越好就会越明白,国产品牌的研发、技术、文化等与国际品牌不只是十年的差距,营销只能解决初步发展问题,但技术与产品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与其对抗不如融入,谁让人家占了先机。

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认为:“美即被欧莱雅收购,本土化妆品的命运又一次引发行业关注。不得不说,从大宝到舒蕾到丁家宜再到今天的美即,只做单一品牌、单一产品是国产品牌最大的软肋。在今天渠道更加集中、费用越来越高,竞争对手规模、布局越来越全的情况下,只会"一指禅"不行。”

业内担忧步小护士后尘

尽管美即此次风光嫁入豪门欧莱雅,但业内也不乏担忧之声,担心其重蹈小护士覆辙。自2003年欧莱雅收购小护士后,小护士就屡屡被质疑遭到雪藏。小护士曾是中国排名第三的护肤品品牌,仅次于玉兰油和大宝,拥有5%的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高达90%。然而,目前,这个曾经知名的本土日化品牌却几乎在市场上销声匿迹。因此,有人怀疑,欧莱雅是借收购小护士来为旗下类似定位的品牌卡尼尔“清场”。

除了小护士之外,另一个并购来的品牌羽西多年来在欧莱雅旗下同样因品牌定位摇摆不定,市场表现乏善可陈。对此,著名品牌战略与营销广告专家翁向东向记者表示,欧莱雅应该不会有意雪藏这些品牌,发挥这些品牌的价值对欧莱雅来说更为有利。

据了解,在此次收购美即后,美即现有管理层和团队将继续留任,收购后的美即董事会将由现任美即管理层和欧莱雅代表组成。美即的创始人和执行董事佘雨原将会出任首席执行官。

欧莱雅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CEO贝瀚青日前亦称,收购后的美即将会作为欧莱雅中国一个独立的业务部门进行运作。

欧莱雅方面在声明中表示:“欧莱雅计划依靠美即极富才华的管理层及团队以及自身的科学专长,利用中国的研发和创新中心发展这个中国品牌。”

证券日报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