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奴群体不断壮大 专家称应拒绝“精神强奸”
www.fjnet.cn 2013-08-10 10:46 赵琬微 来源:半月谈我来说两句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面前,而你在低头看手机。”这句网友的笑谈,无疑将现实生活中一个庞大而容易忽视的群体——“手机奴”,形容得惟妙惟肖。当科技日趋进步、手机日渐强大时,我们似乎在不知不觉中遭受裹挟,又在眨眼间心甘情愿地追逐更强大的“爱疯”、“炫酷APP”和一波又一波时尚得令人眼花缭乱的“电子小保姆”。人们不禁要问:手机的发达已无孔不入,究竟是让我们更幸福,还是更悲哀? 欲罢不能:“手机比妈还亲” 对于随身携带两部智能手机的北京白领赵诗意来说,生活离不开手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就好像眨眼一样成为自然的生理反应,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看看手机,否则心里不踏实。” 全球最大传播集团WPP公布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许多中国人自清晨至深夜一天都有手机相伴。 在互联网上,关于“手机依赖症”的帖子受到大批网友的追捧:“手机依赖症”的几大表现,你中招了吗?其中包括“手机叫你起床,手机哄你睡觉”、“朋友聚会吃饭先拍照,然后各看各手机”、“忘带手机如同丢了魂儿”等现象。在超过5000条的跟帖与评论中,一些网友不仅表示自己“全部中枪”,还增加了“手机里有秘密怕人看见”“铃声幻听”等新的症状。 地铁里、餐厅中、家庭聚会上,低头玩手机已成为一道“见怪不怪”的风景。网友“心行走在路上”说:“我上班玩手机,下班还玩,睡觉前也要玩,反正就是机不离手,感觉比妈还亲了。虽然也很希望摆脱对科技产品的依赖,但早已经欲罢不能。” 隐形杀手:“迷失”渗透下一代 为了帮助手机依赖症患者“戒断”手机,全球电子商务网站ebay曾邀请了数名应用狂热者进行了“脱离手机应用”的实验。实验发现,有1/3的人难以熬过4天,甚至有人说“戒断”手机就好像戒烟一样困难。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购物、工作、阅读新闻需要手机,如果没有就会感到“迷失”。 当手机成为生活中“最好的朋友”,它潜藏着的很多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往往被人们忽视。从人们常说的电波辐射到对视力的影响,乃至不良使用造成的电池“爆炸”,手机成为人们熟悉而又大意的“隐形杀手”。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近弱视防控医师卢金华从事了12年验光工作,亲身感受到青少年近视的发病率的增加。“每年递增速度至少在10%以上,并且低龄化的发展速度太可怕了。”卢金华说。 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医生李旭东说,对于自制力差的儿童来说,智能手机中丰富的游戏、音乐、聊天等娱乐功能的“诱惑”难以抵御,不仅使得视力受到影响,也会妨碍孩子与同龄人交往,造成一定性格障碍。过度沉迷于电子产品,会对右脑的利用有不利影响。而人的右脑与视空间的能力比如美术、视听等能力密切相关,因此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对于处理人际关系等会造成障碍。 心灵脱孤:拒绝科技对人性的“精神强奸” “独自一个人的时候,没了手机会觉得特孤独特无助。”在大连工作的80后白领刘福强是一名拥有多部苹果手机的“果粉”。他认为,手机是目前最好、最方便的沟通工具之一。尤其是苹果和三星系列,带给全世界轰动一时的娱乐效应,也带给人们无法抗拒的诱惑感和拥有它的自豪感。 所以,就好比小孩看到了新奇玩具,一种极度的期待感油然而生……不可否认,苹果手机已经成为年轻人追求时尚不可或缺的必备品了,也可以理解成恋物癖而不能自拔。 手机为人们打造了一个惬意的心理空间,在这个“气泡”里享受着多媒体、图片、商务等具有时代特征的沟通娱乐平台。从表面上看,它让我们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与外界连接,但是心理上的孤独却不断增加。手机让每个人社交范围扩大,但在上千人的通讯录里却找不到一个能谈心的人。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专家张洪生认为,社交媒体的黏性和惯性到达临界值后,便容易形成网络和手机依赖症,一旦形成瘾便会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他建议,感觉自己过度依赖社交网络的人首先要严格控制自己的上网和玩手机的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情感宣泄方式。 专家认为,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手机依赖的实质是对信息的依赖,其深层次的问题则是以手机为代表的信息科技对人类的异化。面对这种“精神强奸”,一方面,人们身不由己地要让自己跟上时代节奏,否则会产生被社会抛弃的感觉;另一方面,人们又自愿享受起新科技带来的愉悦。因此,要摆脱手机依赖症,就要尽量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与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交往,避免被网络奴役化。(记者 赵琬微)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