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创新试点解决土地“难” :重利用 保发展 护生态
www.fjnet.cn 2013-06-17 06:39 来源:中新网 我来说两句
保发展 向综合整治要空间 据统计,广州农村建设用地总量603平方公里,占全市建设用地总量的40%,但产出率只有国有建设用地的1/10。如果充分利用好方案赋予广州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尽量让项目“上山上坡”,预计全市范围可拓展用地空间100平方公里,同时减少对耕地资源的消耗。 在高滩村一处鱼塘边,记者遇到了正在钓鱼的青年潘悦东,他家100多平方米的祖屋马上就要拆旧换新了,一家五口都盼着这一天。在他家周围,成排的泥砖房空置了大半。“高滩村已被市里列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把这批泥砖房拆掉后,便可腾出50多亩建设用地指标。”派潭镇镇长陈序透露。 “最近10年,广州农村人口减少了30%,建设用地却增加了40%多,人地逆向增长。”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创新办主任罗小勇分析,根本原因是城乡土地利用规划、标准、监管等长期处于“两张皮”状态,农村土地无法进入市场,无法与国有土地做到同地、同权、同价,不能抵押,不能流转。 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如桂提出,要推进新型城市化,必须实施节约集约用地战略,而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的关键是破解城乡土地二元结构。广州城乡统筹土地管理创新方案提出,集体土地也可通过出让、出租、转让、转租、抵押等方式入市流转,享有与国有土地同等的权益,令“死资产”变为“活资产”,吸引高端项目入村、资本下乡。光这一项,全市范围可拉动投资1200亿元。 护生态 向差别化管理要空间 保发展、护生态都要用地,这方面多了,那方面自然就减少。如何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广州城乡统筹土地管理创新方案给出的答案是——生态用地差别化管理。 去年9月29日,海珠区万亩果园生态湿地一期示范区开幕。万亩果园是全世界中心城区内最大、最完整的生态湿地,被称为广州的“南肺”。而村民从果树上获得收益有限,保护果林资源积极性不高。广州市委市政府一直想将万亩果园统征下来、保护起来,不搞开发建设,发展生态旅游。但按照当时的政策,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要占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近10平方公里的万亩果园一家就相当于广州年度用地指标的一半。 创新方案给予万亩果园以“只征不转”的特殊政策,即政府征收过来,但不占用建设用地指标。海珠区国土局局长孙晓霞感慨,这个政策绿了城市,改善了万亩果园的湿地景观。富了农民,农民的人均年收入可以从过去的1500多元至少增加到13000多元,增加了7倍。赢了民心,万亩果园让群众在城市中心仍能亲近自然。守住了资源保护底线,土地执法的压力没了、难度没了,解决了永久保护的难题。人民日报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