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国际 > 环球要闻> 正文

蒙古国非政府组织为濒危野马编织保护摇篮

www.fjnet.cn 2013-06-07 11:33 石永春 王宁 来源:新华网我来说两句

新华网乌兰巴托6月7日电(记者 石永春王宁)初夏的蒙古国草原绿草茵茵,濒危物种普热瓦利斯基野马脚步轻缓、悠闲惬意地在草岗上吃草漫步。

目前蒙古国中央省呼斯泰岭自然保护区内放养的野马数量上升到了280多匹,成为蒙古国最大的野马繁育基地。保护区副经理达使普日表示,今年马群还将新增20多头小马驹,保护区内野马数量将超过300匹。

1878年,俄国探险家普热瓦利斯基首次发现野马,1881年学者波利亚科夫将野马正式定名为“普热瓦利斯基野马”,简称普氏野马。由于普氏野马生活在自然条件极其艰苦的荒漠戈壁地带,食物、水源不足在漫长的寒冬里更显尤甚,加之人类的捕杀和栖息地的破坏,加速了野马消亡的进程。

20世纪60年代,蒙古国首先宣布野生野马灭绝,而中国新疆作为普氏野马的故乡,20世纪70年代,新疆普氏野马也基本宣布消失,当时世界上仅存的1000余匹普氏野马分布在25个国家,绝大部分被饲养在动物园里供游人观赏。

1992年6月,来自荷兰的15匹普氏野马落户蒙古国呼斯泰岭自然保护区,同时为防止近亲繁殖,蒙古国又从中国、乌克兰、瑞士、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引进野马进行繁殖。

在执行董事博士斑迪的带领下,呼斯泰岭自然保护区成为拥有自主权的非政府组织,经济收益来源于保护区周边的度假村旅游收入,日常保护工作主要由环保志愿者承担。环保志愿者除了每年巡视、科学检测保护区内的野马外,也注重维系与保护区周边地带牧民们的关系、吸引游客参观。

呼斯泰岭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和谐关系为牧民们带来了旅游收入,也为当地吸引到了更多的绿色投资。

斑迪认为,非政府组织保护这种方式能够避免资金断流等威胁。多年努力之下,这种保护方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等人士多次参观考察呼斯泰岭自然保护区。

除了呼斯泰岭自然保护区外,蒙古国扎布汗省、戈壁阿尔泰省的野马保护基地也得到了法国、瑞士等国家非政府保护人士的帮助。目前全世界约有2000匹普氏野马,蒙古国全国普氏野马的数量已经上升到了400多匹,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保护状态由原来的野外灭绝上升为濒危。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