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媒体解读“习式”话语风格:质朴清新 善用隐喻

2013-05-18 10:28  田文林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分享到:

原标题:“习式”话语体现了何种理念

文风质朴清新的背后是自信笃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田文林:习近平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不仅使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平添更多人格魅力,使中央与普通民众的心理距离进一步拉近,更重要的是,“观国者观君,观军者观将,观备者观野”,国家最高领导人手握重权,言谈举止、思维观念均会直接影响国家未来发展方向。一个时代的文风和学风如何,往往是观察一国或一个时代兴与衰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一个时代如果文风清新质朴,为普通百姓所喜闻乐见,往往是一个国家正在走上坡路的体现。普通民众的语言,往往充满生活气息,喜欢多用俗语、歇后语,十分形象生动。更重要的是,由于有丰富的生活实践作根基,这些俗语往往饱含人生哲理。精英阶层为了与普罗大众区分,在文风和学风方面往往会人为地进行“语言加密”而进行身份识别。殊不知,精英阶层语言表达上的自我封闭,实质就是感情、利益同普通大众的有意疏离。

从历史来看,政治精英阶层语言风格越是追求华丽,讲究四六对仗,国家越容易走下坡路。语言华丽看似是“有文化”的体现,实则是思维贫乏、作风浮夸的直观映射。正是因为没能力抓住事物本质,才会言不及义,夸夸其谈。魏晋名士热衷清谈,成天谈些“不打粮食”的话题,结果国家治理得一塌糊涂。宋明理学讲求名节,整天讲“男女之大防”,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由此导致空谈误国。相反,那些走向强大的国家和时代,其学风和文风往往健朗质朴,注重经世致用,没那么多弯弯绕——因为文风反映作风。在文化质朴清新的背后,往往是自信笃定,真抓实干。

以习近平主席为首的新一代中央集体,有意识地使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执政原则,实际也是在感情、思维和作风上更加贴近人民的体现,是国家走向强大的文化标志。

“习式风格”与转作风一脉相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赵洋:“习式”风格的政治话语同总书记所倡导的转变作风、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理念一脉相承。

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形成后不久,就提出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向全国人民作出庄严承诺,指出领导干部要“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等;这体现在讲话上,就是要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去的话,要讲真话和实话,而不是大话和空话。

就现代政治而言,领导人也应有“平民化”一面。这表现在生活上,就是领导人的生活也同老百姓一样,要有家庭生活,也要有亲情;体现在语言上,就是使用群众化的语言来深入浅出地阐明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习总书记在讲话中,经常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朴实无华的语言以及通俗易懂的论证。比如,在担任总书记之后的记者见面会上,他在讲话一开始,就首先向在座的记者们表示“让大家久等了”,说记者朋友们报道十八大“很敬业、很专业、很辛苦”,这种平易近人的态度和口语化的表达方法一下子拉近了讲话人和听众之间的距离。再比如,在主政浙江时,他在谈到浙江经济的发展时提出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两个“山”的对比,就很好地诠释了环境资源和经济建设的关系。

领导人的语言往往传递着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信息,因此会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对于领导人而言,说话的艺术是其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它不仅关系到领导人个人的形象和其工作的成败,还关系到人民群众对于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领会和理解,关系到大政方针的执行。习总书记讲话中的“习式风格”已经成为新一届领导集体当中的一大亮点。也应当指出,习总书记的讲话体现的不仅仅是他的个人风格,还代表了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朝着更加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方向发展。这些转变,必将推动中国未来的发展与进步。

“习式”话语传递出的外交理念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副主任白云真:习近平同志朴实和生动的语言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充实了中国外交语言,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形象,以至很多国外媒体称之为“习式外交”。

习主席在外交演讲中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中国俗语,将中国元素、中国文化以及中国话语注入到中国外交理念中,展现了对中国发展模式的信心、对国际合作的期待以及维护和平的决心。就如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的主旨讲话中引用中国古话“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表达了对金砖国家合作的积极支持;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中以“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的俗语明确传递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原则以及可持续发展观。

“习式”外交话语也常将访问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风俗融入演讲中,很好地传达了中国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包容互鉴精神。如以“河有源泉水才深”的非洲谚语勾画中非友好交往源远流长的美好前景;以非洲诗人的诗句“向前走,非洲,让我们听到你歌声中胜利的节奏!”表明对非洲迈向和平、发展、进步的坚定信心,以“天时、地利、人和”寓意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新阶段。2013年3月24日,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习主席甚至亲切地用坦桑尼亚唯一官方语言斯瓦西里语问候大家,向大家致谢。

此外,他擅长运用明喻或暗喻等隐喻方式,或蕴含哲理、或真实坦诚、或柔中带刚地表达中国外交的合理诉求、正当关切。如在亚洲博鳌论坛的主旨演讲中将亚洲发展的困难和挑战比喻为“一道道的坡、一道道的坎”,将和平比喻为“空气和阳光”,将地球村比喻为“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寓意共同发展和均衡发展;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寓意开放包容。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改革开放以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政治性的讲话往往照本宣科,语言过于程式化。习近平主席继承和创新了老一辈政治家和外交家的外交语言风格,以更理性、睿智的语言阐明中国的安全观、发展观与合作观。他的外交语言风格,充分表明了中国构筑新型大国关系、谋求各国和地区共同与均衡发展、探求人类共存之道、建立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态度、决心、信心和期待。(来源:《人民论坛》杂志作者:田文林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