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解读“习式”话语风格:质朴清新 善用隐喻
2013-05-18 10:28 田文林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习式风格”与转作风一脉相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赵洋:“习式”风格的政治话语同总书记所倡导的转变作风、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理念一脉相承。 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形成后不久,就提出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向全国人民作出庄严承诺,指出领导干部要“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等;这体现在讲话上,就是要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去的话,要讲真话和实话,而不是大话和空话。 就现代政治而言,领导人也应有“平民化”一面。这表现在生活上,就是领导人的生活也同老百姓一样,要有家庭生活,也要有亲情;体现在语言上,就是使用群众化的语言来深入浅出地阐明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习总书记在讲话中,经常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朴实无华的语言以及通俗易懂的论证。比如,在担任总书记之后的记者见面会上,他在讲话一开始,就首先向在座的记者们表示“让大家久等了”,说记者朋友们报道十八大“很敬业、很专业、很辛苦”,这种平易近人的态度和口语化的表达方法一下子拉近了讲话人和听众之间的距离。再比如,在主政浙江时,他在谈到浙江经济的发展时提出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两个“山”的对比,就很好地诠释了环境资源和经济建设的关系。 领导人的语言往往传递着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信息,因此会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对于领导人而言,说话的艺术是其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它不仅关系到领导人个人的形象和其工作的成败,还关系到人民群众对于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领会和理解,关系到大政方针的执行。习总书记讲话中的“习式风格”已经成为新一届领导集体当中的一大亮点。也应当指出,习总书记的讲话体现的不仅仅是他的个人风格,还代表了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朝着更加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方向发展。这些转变,必将推动中国未来的发展与进步。 |
相关阅读:
- [ 05-18]习近平会见载人深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
- [ 05-17]习近平会见希腊总理:中希应做彼此信赖的伙伴
- [ 05-17]习近平会见爱尔兰众议长巴雷特、参议长伯克
- [ 05-17]习近平会见载人深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
- [ 05-16]习近平在天津考察
- [ 05-16]习近平勉励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
- [ 05-15]习近平强调:稳中求进推动经济发展 持续努力保障改善民生
- [ 05-14]习近平:要从全局高度重视就业问题 把蛋糕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