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解读“习式”话语风格:质朴清新 善用隐喻
2013-05-18 10:28 田文林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原标题:“习式”话语体现了何种理念 文风质朴清新的背后是自信笃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田文林:习近平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不仅使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平添更多人格魅力,使中央与普通民众的心理距离进一步拉近,更重要的是,“观国者观君,观军者观将,观备者观野”,国家最高领导人手握重权,言谈举止、思维观念均会直接影响国家未来发展方向。一个时代的文风和学风如何,往往是观察一国或一个时代兴与衰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一个时代如果文风清新质朴,为普通百姓所喜闻乐见,往往是一个国家正在走上坡路的体现。普通民众的语言,往往充满生活气息,喜欢多用俗语、歇后语,十分形象生动。更重要的是,由于有丰富的生活实践作根基,这些俗语往往饱含人生哲理。精英阶层为了与普罗大众区分,在文风和学风方面往往会人为地进行“语言加密”而进行身份识别。殊不知,精英阶层语言表达上的自我封闭,实质就是感情、利益同普通大众的有意疏离。 从历史来看,政治精英阶层语言风格越是追求华丽,讲究四六对仗,国家越容易走下坡路。语言华丽看似是“有文化”的体现,实则是思维贫乏、作风浮夸的直观映射。正是因为没能力抓住事物本质,才会言不及义,夸夸其谈。魏晋名士热衷清谈,成天谈些“不打粮食”的话题,结果国家治理得一塌糊涂。宋明理学讲求名节,整天讲“男女之大防”,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由此导致空谈误国。相反,那些走向强大的国家和时代,其学风和文风往往健朗质朴,注重经世致用,没那么多弯弯绕——因为文风反映作风。在文化质朴清新的背后,往往是自信笃定,真抓实干。 以习近平主席为首的新一代中央集体,有意识地使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执政原则,实际也是在感情、思维和作风上更加贴近人民的体现,是国家走向强大的文化标志。 |
相关阅读:
- [ 05-18]习近平会见载人深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
- [ 05-17]习近平会见希腊总理:中希应做彼此信赖的伙伴
- [ 05-17]习近平会见爱尔兰众议长巴雷特、参议长伯克
- [ 05-17]习近平会见载人深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
- [ 05-16]习近平在天津考察
- [ 05-16]习近平勉励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
- [ 05-15]习近平强调:稳中求进推动经济发展 持续努力保障改善民生
- [ 05-14]习近平:要从全局高度重视就业问题 把蛋糕做大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