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与莫言科学与文学的对话:我们都是在探寻真理
www.fjnet.cn 2013-05-16 07:21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穿越55年的时光,一位华裔科学家和一位中国文学家相继登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15日,这两位诺奖得主——杨振宁与莫言,又同时登上了北京大学的讲坛,展开了一次“科学与文学的对话”。 科学和文学,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前者注重理性、后者强调感性,前者关注物、后者着眼人。除了共同的荣耀,杨振宁和莫言之间能擦出怎样的思想火花?科学与文学,又有什么共通之处?对话中,两位世界级的学者结合自身经历,与青年学子们一道探讨了科学与文学、物质与精神、时代与心灵的关系。——编 者 无论科学还是文学,都不能把得奖当做动力 对话在诺奖颁奖典礼的传统音乐——莫扎特《D大调进行曲》中拉开序幕,第一个话题是两位获奖者相隔半个多世纪的颁奖典礼。“今天,两位大家的相遇,必能碰撞出绚丽的火花,给在场的听众以智慧和启迪。”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的开场辞道出了现场300多名北大学子的心声。 杨振宁和莫言有着不一样的人生道路:一个是大学教授的儿子,一个是农民的儿子;一个走进了科学,一个选择了文学。但殊途同归,二人都走上了斯德哥尔摩的领奖台,成为世界级的名人。 “我在中国接受传统教育,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学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在杨振宁心中,科学与文学并无对立。 杨振宁说,自己之所以选择科学,是喜欢科学的简洁之美。“在诺贝尔奖项中有3个科学领域的奖项,而且争议比较少,这主要因为科学比较简单、科学里的价值观比较单纯。”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总是在你几乎忘记它的时候悄然而至。”莫言这样形容他的获奖。文学和科学不一样,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我认为文学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是人类追求光明的本性,是人类认识自我、表现自我的愿望。”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奖项,可以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文学之路滚滚向前。”在莫言看来,要想写出好的作品,首先就应该把文学奖忘掉,如果一心想着文学奖,把得奖当做写作的动力,甚至去揣度评委的口味,并试图改变写作的风格,这多半是南辕北辙。这样的道理,在科学研究中同样适用。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14]莫言正式就职北京师范大学 未来或带研究生
- [ 05-13]莫言今正式出任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主任 或带研究生
- [ 05-08]"莫言效应"持续升温 山东高密种红高粱3000亩
- [ 05-08]山东高密因“莫言效应”种植3000亩红高粱
- [ 04-24]莫言:文学与人的关系,就像头发与人的关系
- [ 04-13]《红高粱》版权当年卖800元 莫言:感觉我成富翁
- [ 04-11]莫言出书细说诺奖七日行 大学演讲时曾有人闹场
- [ 04-11]王蒙莫言将出席第2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