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提升官方与民间集结应对突发灾害能力
2013-04-25 08:45 倪元锦 朱东阳 王晓洁 王普 王修楠 荆天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
分享到:
|
新华网北京4月24日电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地震的救灾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观察人士指出,与汶川地震相比,中国官方和民间力量集结应对重大突发灾害能力正在提升,参与广泛、行动迅速、效果明显。 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造成四川雅安、成都、眉山、德阳、绵阳等12个市州33个县不同程度受灾。中国各级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社会动员有序、高效。官方与民间力量在第一时间各尽所能。 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以及“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等组织迅速进入灾区施救。新兴社交媒体成为更多民间公益组织加入救援的渠道。微博、微信成为救援信息中转平台。“壹基金”发布捐款倡议获众多名人行动支持。 四天之内,帐篷、食品、饮用水等各类物资及多支医疗队已进入灾区,大部分地区供电、交通恢复,通信全部恢复,消毒防疫逐步开展。 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说:“官方与民间各有所长。民间机构小、精、快是绝对优势,红会则拥有覆盖全国的物资接收网点和物资存储仓库。信任危机之后,红会在此次赈灾中迅速抵达受灾点、微博公布援助款流向,值得肯定。” 然而,震后安置阶段的诸多考验才刚开始,需官方机构和民间组织在摸索中携手应对。 灾区群众告诉记者“最苦恼的是缺少厕所”。无水无电使很多厕所无法冲洗,另一些厕所成为危房或被震塌的建筑材料塞满,随地“厕所”及丢弃生活垃圾给防疫工作出了难题。 道路保通也是难题,影响物资运抵及后期消毒防疫、医疗救治。震中及受灾较重地区分布在山区,随时发生的山体滑坡、崩塌使得许多公路“修而复断”、桥梁等基础设施损毁,加之各地救援车辆缺乏协调,导致交通不畅。 此外,据前方记者反映,转运体系不完善,致大量物资囤积在外围难以抵达村镇。群众反映缺少食品、水、帐篷、药品。降雨增多,温差较大,充饥食品单一,感冒腹泻患者开始增多。 “这些现象,体现了官方救援机构大、程序多、接收及转运线路长的特点;而民间救援机构在小、精、快的同时,缺乏整体协调和组织。”王振耀说。 在他看来,灾后安置亟须建立更多信息平台和指挥部,整合并发挥民间救援机构特点,对灾民安置点物质发放实施有效管理,并重视对灾民的心理救助。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硕鹏接受采访时则表示,志愿服务的资源需要整合起来,使其能够有效发挥作用,招募以外还需有效组织、分工分类,形成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的队伍。(参与采写:倪元锦 朱东阳 王晓洁 王普 王修楠 荆天) |
相关阅读:
- [ 04-25]雅安女孩讲述地震逃生过程
- [ 04-25]网上流传"地震逃生法"可靠吗?省地震局专家解答
- [ 04-25]芦山官员被免后继续救灾汶川地震后新建房受损
- [ 04-25]俯瞰宝兴地震灾区
- [ 04-25]四川汶川地震宝宝在芦山地震被砸中头部去世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