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正:开放是上海最大优势 人才是上海唯一资源
2013-03-07 08:23 来源:文汇报 责任编辑:黄晓夏 黄晓夏 |
分享到:
|
昨天下午3点,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议结束后,来自央视、新华社、路透社、南华早报、凤凰卫视等媒体的14名记者“抢”到了提问机会。面对颇有些“刁钻”的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代表,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代表和其他与会代表都选择了“坦诚以告”。 “上海什么时候完成转型?”在GDP增速“掉出两位数”的现在,媒体的这个问题考量着上海的耐心。韩正代表非常耐心地用上海目前的状态和思考来回答:“上海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去年,上海人均GDP超过1.3万美元;站在国家发展全局考虑,我们确实到了必须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要继续往前探索,唯一的办法就是改革。改革是上海最大的红利,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创新是上海发展最重要的动力。至于上海的资源——上海没有其它资源,唯一的资源就是人才。” 韩正告诉记者,按照中央的部署,上海有些改革特别是经济领域的改革走得比较“靠前”。 尤其是承担着先行先试任务的浦东,在金融、航运、现代服务业、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都有走在全国前面的改革举措,“但改革走在前面,会遇到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找不到范本。我们要朝前走,最终一定要有制度保障;上海先行先试到一定阶段,有很多制度要不断完善。” 他强调,上海用创新理念、转型思维和科学发展观指导未来的发展,核心是处理好企业、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尤其是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此外,还要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组织的发展健全和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 “转型是一个过程,无法给出确定的成功日期;转型本身面临新的探索,要在不断吸取经验的基础上改进完善。”杨雄代表的回答直截了当。他说,上海第三产业比重达到了60%,减少了对投资、房地产、重化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而财政收入没有降低,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单位产能的能耗不断下降,“中等的经济增速,对我们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保证就业没有影响,是适宜的。” 谈到“调结构”,路透社记者向宝钢集团总经理何文波代表提问:“如何看待钢铁企业的环保责任?”何文波坦言,中国钢铁业目前面临两大问题,一是产能过剩,一是排放污染,“钢铁企业的生产过程伴随着排放,目前世界钢铁业最先进的技术水平也无法彻底消除排放;但减排是可以通过淘汰落后生产模式来实现的。如果政府出台更加严格的限制排放措施,具有先进生产水平的公司不会反对,只会赞成。” 沪港之间的关系,经常被香港媒体所“纠缠”。这一次,也不例外。有媒体问:“很多人认为香港是上海的竞争对手,如何看待两个城市的关系?最近大家热议的奶粉问题,您怎么看?”韩正代表说,上海和香港不是竞争对手,而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有良好的合作机制,“至于奶粉,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内地企业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确保食品安全。确保食品安全是企业的义务,也是政府的责任。我注意到,内地的很多企业痛定思痛,正在努力改进,当然,改进的结果最终要人民来认可。” |
相关阅读:
- [ 03-07]韩正回应车牌成“最贵铁皮” 拍卖收入应公开
- [ 03-07]车牌、奶粉、“国五条” 韩正答问社会关切热点
- [ 02-10]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慰问一线公安民警和消防战士
- [ 01-23]韩正谈反腐:党政主要官员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 [ 01-20]韩正:公信力产生影响力 主流媒体须增强紧迫感
- [ 12-19]韩正:做好换届筹备 开好明年初“两会”
- [ 11-21]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努力当清白官 不推卸不诿过
- [ 11-20]上海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 韩正兼任上海市委书记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