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策划: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面临“提质”挑战
2013-03-06 07:13 肖媛媛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中新网3月6日电 (肖媛媛)医疗、养老是当前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看病难看病贵、医药改革、养老金双轨制、延长退休时间等话题频频引发热议,折射出民众的殷切期待。中国民生改善已显现出明显成效,但如何由量变转化成质变——彻底地实现全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美好愿景?尚有待制度解答。 医疗养老保障网织就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渐实现 2012年,中国构建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13亿、占中国人口总数95%的民众享受到了基本医疗保障,“病有所医”正在成为现实。此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三大养老保险为中国百姓织就的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网也让“几千年来亿万群众‘老有所养’的梦想首次在制度上得到了实现。” 中国新一轮医改历时3年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层全覆盖,取消了以药补医机制;公立医院改革也进入了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阶段。“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得到了初步缓解。扩大大病保险范围、实施一般诊疗费、探索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多项举措的出台,不断填补保障空白、解决保障难题。 国家统计局民调显示,逾八成居民家庭认为,近年来看病就医方便程度得到改善,个人看病报销比例提高。 张鹏的岳父是山东鱼台县的一个农民,2012年11月因脑出血住院1个来月。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即时结报”,出院时他只向医院交纳了不到一半的费用。新农合让原本看不起病、不轻易就医的农民“敢看病”,成为中国医改深化成效的一大缩影。 近年来,政府在保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且更多包含普惠性的制度安排正“在路上”:如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对养老双轨制进行顶层设计等……百姓的民生诉求也全面升级,从追求温饱向更高层、多元化诉求发展。专家指出,政府仅在保民生底线上做的工作还不够。 日前,有媒体报道“先看病后付费制度将全面推行”引发热切关注,虽然这一消息随即遭卫生部否认,但却获得了绝大多数网友的支持响应。这则“最美误读”正反映出当前民众对医改的更为深入的美好期待。 公平配置医疗资源、完善的医保及医疗环境和水平、更多的医疗投入,是网友对当前中国的就医环境最为期待的改变。而如何更好地解2亿人口养老之忧,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农村、失独家庭等群体的养老问题,则是国人对破解“中国式养老”的憧憬。中国民生改善所取得的现实成果与民众感受和期待尚有不小差距,想要真正彻底地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既需要制度发力,也需要政府部门和全社会协力。 |
相关阅读:
- [ 03-06]人大代表吁北京尽快出台居住证制度 实现公平对待
- [ 03-06]汪洋:破解利益格局难度大 改革就是拿刀割自己肉
- [ 03-05]两会访谈:人大代表“晒”黑心食物
- [ 03-05]城镇化要“化”去返乡农民工的隐忧
- [ 03-05]政府工作报告十大数字凸显中国发展走向
- [ 03-05]中国国防科技基础研究前沿探索投入仅为美1/40
- [ 03-05]人大代表呼吁立法向网店征税
- [ 03-05]人大代表简勤呼吁让1亿部废弃手机变"废"为宝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